薄熙来:文化的"软实力"是中国发展的硬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中工网 作者:薄熙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弘扬主旋律,建设主流文化,要着重抓好三项任务。首先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薄熙来:文化的软实力是中国发展的硬功夫(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用于中国,且优于其他国家的
 
其他“主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无庸置疑
 
弘扬主旋律,建设主流文化,要着重抓好三项任务。首先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一个国家要大发展,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如果各干各、各想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前进既没有方向,也会因缺乏合力而减少动力。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我们用了不到60年就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用了200年。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的GDP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了15倍,日本实现同样倍数用了53年,美国用了70年。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用于中国,而且优于其他国家的其他“主义”,它为全民族带来的整体发展和人均改善都令人信服,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毋庸置疑。
 
城市风气好,老百姓就愉悦舒畅,干事创业就放心顺当。良好的社会风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老百姓的期盼。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文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单元和细胞,努力提升重庆的文明水准。
 
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满足百姓的
 
文化需求,也能陶冶情操、催人奋进
 
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一个人如果只干活、做买卖,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迟早要出毛病。一个城市只有少数人享受文化生活也不行,广大市民在心理上将失去平衡。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也能陶冶情操、催人奋进。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欧阳海之歌》和《红岩》,电影《上甘岭》、《林则徐》、《甲午风云》,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等,都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广大群众。缺少好作品,广播、电视、出版、展览就成了无米之炊,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因此要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努力育人才、出力作。重庆人有热情、爱参与,群众文化有基础。要搞好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和广场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文艺产品,为百姓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服务。
 
新闻宣传好比做菜,厨艺不好,做出来的东西
 
大家不愿吃。勉强吃下去,也会倒胃口
 
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现代舆论传播经历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几个阶段,每一次升级都对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蒸汽机发明前,马跑多快,新闻有多快;后来火车跑多快,新闻有多快;现在是电波、光波有多快,新闻就有多快。过去是单向传播,现在是双向互动、多方互动,受众也是传播者。从文字,到图文并茂,再到现在的图、文、声、像多维立体传播,新闻舆论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人心向背都起着重要作用。新闻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要客观真实地报道重庆改革发展的火热生活,展现全市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及时回答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要揭露消极腐败的现象,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有人把新闻宣传比作做菜,材料再好、佐料再全,厨艺不好,做出来的东西大家还是不愿吃。勉强吃下去,也会倒胃口,难以消化。主旋律、主流文化决不等于呆板、教条和枯燥乏味,它恰恰要更鲜活,更实在,也更有吸引力。无论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还是网络,都不要板着面孔、打官腔、说套话。前人曾用庙里的泥塑偶像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十分传神:泥塑偶像坐在庙里,“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我们的干部也可以此为镜,照照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官僚气。我们的宣传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下去,了解大众的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研究设计生动的传播方式,学会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提高传播艺术。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就是帮助大家
 
吸取文化精华,醒脑益智,提高生命的质量
 
“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踊跃参与。每一支红歌背后,都有一段厚重的革命史实,其久唱不衰,就因其思想的光辉和艺术的成熟;读经典,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读书效果,更有效地滋养生命,有如服用多种维生素,每日一粒亦可养身;故事教化功能强,很多人生的道理往往体现在通俗易懂的情节里;格言、警句往往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头脑里需要有几十句箴言常常来鞭策自己,规范自己,这也关系到下一代的精神走向。
 
抓文化就是塑造人,就是抓未来,要认真办好九件实事
 
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领导必须到位。领导干部要树立抓文化就是塑造人,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将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当前要办好九件实事:一是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继续精心组织,使其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风尚。二是电影、图书、故事、戏剧、展览“五下乡”。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走村入户、常年下乡,使百姓舒心满意。三是打造红岩联线品牌。整合好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和南方局等全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影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是建设丰富、健康的网络。加强网络管理,整治低俗之风,揭露有害言论,反对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五是先进文化进校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通过美育培育学生的健康情感,中小学要每月增加1至2节音乐美术课,让每个学生掌握一项可伴其终生的文艺特长。六是昂起重庆日报、重庆卫视两个新闻“龙头”,下力气、用心思办好重庆日报和重庆卫视。七是培育文艺人才和领军人物。文艺工作者要沉下去,努力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文艺精品。要形成一批全国一流的文艺团体。八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每年选择一二十个重点调研课题,由高校、科研院所承担,使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承担为重庆改革发展“探路”的使命。九是建设重大文化建筑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城市已有和在建的馆、院基础上,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城市街道要有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和一个标准影剧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