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见证中国文艺30年之电影:杜丘远去的身影

辛亥革命网 2008-12-12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向 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一灯如豆,四面如堵。半导体收音机的音量很小还伴有“滋滋”的杂音,但那里面讲述的日本警察杜丘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心跟着被追

  一灯如豆,四面如堵。半导体收音机的音量很小还伴有“滋滋”的杂音,但那里面讲述的日本警察杜丘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心跟着被追捕的杜丘一起逃亡、奔突……

  那是30年前的一个冬夜,四川东部山区一个公社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里。当时我作为县工作队的文书,白天应付着工作队“阶级斗争要天天讲”的杂务,晚上则躲进这间小黑屋,点上煤油灯,翻开《高考自学丛书》开始又一夜通宵达旦的苦学。高考就在半年后,而数学、古代汉语、历史、地理诸多课程我必须全部自学完成。没有老师指点,没有同伴交流,更谈不上模拟测验,半年后是否能考上,心里完全没有底。无望、无助,夜夜苦读,孤独且枯燥之极,时时都想一股脑儿将那些书本、作业统统扔掉,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就在那个冬夜,收音机里传来了《追捕》的电影录音,蒙冤受屈在劫难逃的杜丘,不甘命运的摆布,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终于战胜厄运,赢回了尊严。在那个冬夜,杜丘的故事犹如一剂强心针,使得我几乎要崩溃的心志顿时亢奋起来。那一晚,那间狭窄的小屋已装不下一颗青春焕然的心,我不由得来到黑黢黢的田野上望着深邃的夜空,心里高喊着--“杜丘,杜丘!”

  看上电影《追捕》,那是一年多以后在大学里的事了。当“啦--呀--啦……”的歌声响起,高仓健在银幕上演绎那个已铭刻在我心里的故事时,我的眼角不止一次涌出了热泪。自然,我和那时的不少人一样,成了高仓健的 “粉丝”。高仓健,因此也成了上个世纪80年代无数中国男男女女心中难忘的记忆。高仓健走红中国的那个年代,真是全国电影院难得一见的黄金时代,《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小花》、《小街》、《沙鸥》、《邻居》、《芙蓉镇》、《牧马人》、《少林寺》……不仅每一部国产新片上映,都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闹话题;而每有国外影片上映,影院前更是人头攒动。其时,中国久闭的大门刚刚向西方打开一条小缝,日本电影捷足先登,《望乡》、《砂器》、《人证》、《金环蚀》等接踵而至出现在中国银幕上。随后,《国家利益》、《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虎口脱险》等一部部法国、意大利影片进入中国。这都是这些国家十几年积淀下的优秀作品,它们一时间集中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让人们在眼花缭乱中眼界大开。80年代中期,随着《金色池塘》、《克莱默夫妇》等影片的上映,美国电影成了中国银幕上的新风景。虽然中国人早已知道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之都,但当时能在影院看到的美国当代电影却寥寥无几。想方设法找关系、托路子去看一场放映美国片的“内部电影”,成了不少人生活中津津乐道的事。8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城市特许办过几次美国、法国等电影展,观众控制得很严,门票难求,不亚于看奥运比赛。

  9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观众,已不甘于仍然是世界影坛的“二等公民”。1994年11月12日,美国新片《亡命天涯》第一次以进口分账发行的形式进入中国,中国观众第一回和世界同步看到了最新的国外大片,观众欢呼雀跃。由此,国外片商觊觎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也打开了紧闭的大门。从此,《真实的谎言》、《龙卷风》、《危险游戏》、《勇敢的心》、《狮子王》、《变形金刚》等与全球同时上映的国外大片,纷至沓来。它们炫目的视觉奇观,使得国产电影的表现手法、视听效果和科技含量都相形见绌,国产电影的市场空间日趋萎缩,让人忧心忡忡。

  然而,10多年过去了,从当初“狼来了”的惊呼到如今的与“狼”共舞;从当初的万人空巷到现在的波澜不惊,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国产电影学习借鉴,搏击风浪,锤炼筋骨,终于以昂然的身姿挺立于潮头。到2008年,已经连续6年,国产影片夺得当年电影市场的单片票房冠军,并且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占到了全年市场份额的50%-60%。这在好莱坞雄霸天下的世界影坛,也算是一道耀眼的风景。

  30年过去了,山乡小屋的那个冬夜依然历历在目,但杜丘的身影早已经远去,成了模糊的记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