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见证中国文艺30年:音乐流淌 岁月留痕

辛亥革命网 2008-12-12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翻阅30年来的人民日报文艺版,也是在翻阅30年来的中国音乐发展史。每篇文字,评论、介绍、词曲、报道,无不留下了音乐行进的轨迹,当然也

  翻阅30年来的人民日报文艺版,也是在翻阅30年来的中国音乐发展史。每篇文字,评论、介绍、词曲、报道,无不留下了音乐行进的轨迹,当然也记录了岁月的脚步;每一段岁月议论的音乐主题,同时也是历史时代的鲜明折射。

  我在一篇篇文章的署名中看见了贺绿汀、李焕之、晨耕这几个熟悉的名字,想起了他们生前的音容。贺绿汀,中国音乐的大师级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每次音乐发展的紧要关头,都在人民日报发出有力的声音,支持音乐探索,鼓励前行的勇气,即便晚年不能动笔的情形下仍以口述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李焕之,冼星海的得意弟子,从延安走来的作曲家,当人们争执“新潮乐派”和流行音乐的时候,始终以多元发展的观念,期望音乐界多扶植、少定论,一次次肯定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和社会文化的广泛需求;晨耕,也是从抗战烽火中走出的音乐家,《长征组歌》的作者之一,不但发表文章推进音乐创作的思想解放,还经常以中国音协负责人的身份联络人民日报,一起筹办文化活动,推选新人新作,呵护艺术的创新。

  “新潮乐派”、流行音乐、摇滚乐、西北风等等,这些今天看起来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艺术门类和探索流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屡遭非议,一时间步履蹒跚。在关键时刻,人民日报及时刊登一篇篇文章,以各类形式评介、探讨音乐作品及其作者,表明了“新潮乐派”、流行音乐、摇滚乐、西北风对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作用和价值。文章的作者,今天已经成为音乐界和教育界的重量级人物;文章所评论的作曲家和演唱家,今天也已成为我国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影响远及世界舞台。

  推广交响乐、音乐剧、歌剧,是人民日报文艺版30年来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的作品、人物、乐团、音乐节,在这里几乎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争论、交锋尽管不时显现,但积极扶植和科学发展是音乐人和报纸编辑的最终目的。闻名国际乐坛的北京国际音乐节,11届取得的成就在这里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分外清晰;中国爱乐乐团,文艺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每年在这里都有专文介绍,从艰难草创到现在的名扬世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

  从率先在全国举办歌曲、歌手的评选,到最早创办音乐排行榜,人民日报的这些举动表现出30年来音乐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舆论的支持和参与,音乐的社会作用得以强烈呈现;音乐进入媒体,报章的文化意义更为生动明显。

  “人民日报记者来了没有?”李德伦生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这样问。“希望人民日报予以支持!”现任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徐沛东也经常这样讲。音乐界几代艺术家对人民日报的寄托和厚爱令人难以忘怀。记得在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崔健的歌为什么受欢迎》和《一无所有》词曲的当天,崔健的父亲深夜打来电话,哽咽地说:感谢党报,我们从此放心了!他的这番话也表达出人民日报在读者心目中长期的地位。

  回首30年,感慨不已。历史进步飞快,人的思维变化迅速,观念更迭不断,常常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但是,人是有记忆的,我们不能失去我们的记忆,保存记忆也是为了面对未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