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播事业的兴起

辛亥革命网 2010-11-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西方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更是让西方的文明尤其是物质文明越来越多地被引进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西方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更是让西方的文明尤其是物质文明越来越多地被引进中国。广播事业的引进和发展,正是乘着这股新风,才得以使广播电台刚刚在欧美出现就被引进到中国。广播被引进之初,名称繁琐且没有确定。有人把它称作“无线电话”、“传声”,更有甚者直接用日语的“放送”。吴梯青按照英文“broadcasting”翻译成“无线电广播”,这一名称经北洋政府交通部核准,开始在全国通用。

  一、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建立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的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1922年,欧洲的英国、德国等国也开办无线电广播电台。1922年12月,由英国人奥斯邦(E.G.Osbom)和一名华侨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从美国偷运到上海,并与《大陆报》(The China Press)合作,利用外滩广东路三号打来洋行屋顶开办名为“《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Radio Corporation of China),呼号为XRO,功率50瓦,从1923年开始播音。这是中国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始。

  广播事业的引进和发展在民国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关系重大。广播不仅是人们的娱乐途径,更是官方的舆论宣传工具。1924年8月,北洋政府颁布第一个广播法令《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开始允许民间购置收音机。在当时,大部分人购置的都是矿石收音机,而真空管的的收音机价格比较贵,很少人购买。1926年10月,中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翰在奉系军阀的支持下,在哈尔滨主持建成了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随着越来越多人收听广播节目,国民党深感“主义急于灌输,宣传刻不容缓”,为了利用广播具有强大的舆论宣传能力稳固统治,于1928年2月,陈果夫联合戴季陶等人提议设立广播电台,获得一致通过。由徐恩曾负责,当年8月份建成播音。1932年11月建成功率75千瓦,号称“东亚第一、世界第三”的强力发射台,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收听范围覆盖大部分国土,还远播美国、澳大利亚等。

图1:民国时期的矿石收音机(来自矿石收音机论坛)

  随着中央广播电台的建立和大功率强力发射台的投入使用,地方广播电台也相应得到发展。1929年5月6日,广州第一家广播电台——广州市播音台开播。此后,广播这一新兴的传播媒介便陆续成为各大城市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2: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旧址,现位于南京鼓楼区江东门北街33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