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园追寻失却的人性美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12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0年7月22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上海世博园里追寻失却的人性美作者:吴毅峰(2010年7月22日)  ,在上海世博园追寻失却的人性美 [投稿],

在上海世博园里追寻失却的人性美

作者:吴毅峰(2010年7月22日)

 

        人性的美像金子一样,经常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时,人们为了“淘金”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便如此,人性的美依然是人类生活的绿洲,是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创造价值的价值。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诚实也让生活更美好。可惜,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满足,已经抛弃了许多精神上的向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实已经成为大海里的一粒沙子,无足轻重了。许多人为了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而在默默地奉献的同时,另外的许多人也在默默地盗窃别人用辛勤汗水而换来的美好,比如有人伪造入场券,有人去租借老人家来骗取快速通道的便利。

        没有诚信的事情在国际政治中也是家常便饭。笔者几次到上海世博会参观时都会去阿尔巴尼亚馆看看。其实,阿馆并没有什么东西看;笔者只是去感受,去追寻一些往日的记忆罢了。小时候,笔者知道中国盛赞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明灯”。建立于1949年的新中国政府其实当时经济十分困难,而且刚刚从“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1953年7月27日)脱身;可是,从1954年开始,中国就“打肿脸皮充胖子”地对阿尔巴尼亚实行经济支援以换取政治支持。1961年,阿尔巴尼亚和前苏联交恶;中国和前苏联也开始分道扬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阿从政治上“互相取暖”的需要出发,进行了靠拢,主要方式就是由中国对阿进行更大规模的援助。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阿关系开始破裂,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

        笔者记得最早看到的英文教材就是中国文革时候编写的。那是一本被丢弃的旧课本,被童年的笔者捡到,如获至宝。当时初中英文教科书的第一课就是“欧洲明灯阿尔巴尼亚”。文革的时候,学生们学英文都是用中文标注音的,比如“English”就用“鹦哥你死”这样的土音来做记号。也正是这样的土音让笔者对英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还在县里“新华书店”一个满是灰尘的角落里发现并且花5角买下了一本《英汉常用小辞典》。笔者念初中的时候,有两位英文老师,一位是印尼的女归侨;一位是嫁给我们县城的一个北京女人。这两位老师对我都很好,因为班里想学英文的人太少了,而且许多人还把侮辱和欺负老师当成上学的乐趣。上了高中之后,我的英文老师也是对我帮助很多-她们一位是国民党时代的政要翻译;另一位也是印尼归侨。笔者上了大学之后无意中发现,教我的那位教授竟然就是我小时候买的那本《英汉常用小辞典》的编撰者;他的太太也是教授,是我高中英文老师的大学同学。

        人生就是由无数的奇妙组合而成的。我们今天做的任何一件也许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可能在无意中为自己为他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文革”的时候,许多人都被抄家。我的亲人中许多是印尼归侨,也受到迫害。我的姑姑把自己家一个日本原装的“乐声”(National)收音机送给了我,让我整个青少年都是在VOA和BBC的美妙广播声中度过的。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的痛苦时不时地发生;但是,有意义的事情却让人的心灵得到滋润。

        正是因为如此,笔者在上海世博园里,毫不迟疑地会去参观一些场馆,包括阿尔巴尼亚馆,印尼馆。因为笔者在小时候那个贫瘠的年代受到很多人的帮助,所以至今也乐意去帮助别人,甚至因为帮助别人而受到伤害也在所不辞。在功利价值观猖獗的当今,许多人毫无廉耻,过河拆桥,得了便宜卖乖,恩将仇报,能骗到就当成一种本事。诚然,笔者也经常做蠢事,比如在世博邮局就因为热心维护排队秩序而被当地人联合起来指责;在瑞士馆就因为看不惯大家为了抢盖章而大打出手那样的怪象而无私地充当“盖章自愿者”;结果还是受到一些人的无端恶意侮辱。在这个价值观严重混乱的时代,上海世博会正是人们寻找人性美的美好乐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