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生命的意义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07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31日) & 查看:
叩问生命的意义
作者:吴毅峰(2011年3月31日)
每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来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笔者都会想起我的外公外婆,因为我的小时候是在外公外婆家里度过的 - 白天在小河里摸鱼;晚上就在大埕边大吃梦花蟹(毛脚蟹)和新鲜的海蛏。那种快乐的记忆到现在还很清晰,并且总是和外公外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小时候总是觉得外公和别人长得不一样,尖尖的脸颊,留着长长的胡须。长大才知道,外公的祖先是阿拉伯波斯人。外公非常会做生意,但是很节俭,唯一舍得花钱的人就是我——给我买麦芽糖吃。他赚过很多钱,放在一个大木箱子里,从不打开。去世的时候,外婆猛然发现,纸币全部被白蚂蚁蛀掉了,仅留下一些铸着孙中山和袁世凯头像的大洋,成了我外婆的宝贝。
外婆是农村妇女,十分善良。小时候,我最喜欢让外婆用长长的指甲在我背上挠痒痒。上学的时候,因为学校有布置课外作文题,要我们说说“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我们这些小孩哪里懂呢?于是,我总是让外婆讲。可是,外婆听了之后总是说,那个时候挺好的,生活不错。于是,我就如实写了交给老师,结果肯定得不到高分,还被老师善意地批评了一回。
外公和外婆后来相继去世。这么多年了,我想他(她)们在天堂里一定是快乐的,因为这个从小被他们疼爱的小外甥还没忘记他们,还在想念着他们。我想这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价值。
平常一个人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生命的意义。今天看到新加坡新闻,知道内阁资政李光耀接受美国PBS电视知名对谈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的访问时回答关于“面对死亡的想法”时说,人的一生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我所做的决定,有没有让我身旁的人或者依靠我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相信这个问题和答案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没有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身边的人”。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理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一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许有人要过“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李珣《南乡子》)的生活;也许有人要过“佳人舞点金釵溜。酒恶时沾花蕊嗅。”(李煜《浣溪沙》)的生活。总之,每个人都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啊!
政治人物和一般的百姓更是不同,因为政治人物身边的人就是他的老百姓。老百姓的幸福也许就只是“让家庭幸福”;可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家庭”涵义更广更大。新加坡这个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它的发展历程“万事开头难”。从这个意义上讲,李资政给自己打的分数十分谦虚。笔者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名字,也知道瑞士糖,因为有新加坡亲戚。
入籍新加坡之后,内心有了皈依,因为新加坡的政治不腐败,官员不贪污。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笔者认为,不幸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在新加坡,腐败不是百姓可以接受的“民意”;官员没有威力大过海啸的贪婪胆量;人性中的执著和虚妄没有滋生的土壤,也不会像核辐射一样危害百姓,因为这里的宗教信仰真的自由。这就是狮城。
世界上纷纷扰扰,如同张先《木兰花》一词中所写的那样,“无数杨花过无影”。平心而论,任何人都有天生的对立面,何况政治家?更何况一心为了把新加坡带到自由民主的政治家?
无数杨花过无影衷心地祝福李资政健康长寿,因为他是我们身边的人,一位一生只想让自己国家伟大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