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坻与《蕉廊脞录》(10)

辛亥革命网 2013-03-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季学者吴庆坻对文史和地方文献颇有建树,所著以《蕉廊脞录》为代表的《入蜀纪程》、《使滇纪程、《辛亥殉难记》等作,颇关史料价值。

  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三试礼部,既无意仕进,时值危乱,乃以戎幕起家。厥后以不求闻达之人,上动天鉴,建节锡封,忝窃非分,嗣复以乙科入阁,在家世为未有之殊荣,在国家为特见之旷典,此岂天下拟议所能到,此生梦想所能期?子孙能学吾之耕读为业,务本为怀,吾心慰矣。若必谓功名事业,高官显爵,无忝乃祖,此岂可期必之事,亦岂数见之事哉?或且以科名为门户计,为利禄计,则并耕读务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谓不肖矣。

  陈豪训子语:接物处事,随固不可,激亦不宜,郭有道贞不绝俗;吾又尝刻小印文,曰“夷惠之间”,可知吾之志也。然此中却顺实有贞力,否则随俗而靡矣。又曰:于己,则是之中求其或有未是;于人,则不是之中求其亦有是。古人尝谓诸葛公三代下一人,其教子只“澹泊宁静”四字。又曰:才须学也,才赋于天,学勉于人,可以自主。

  人之志气,固贵自立,而亦关乎精神兴趣。发愤忘食即是精神,乐以忘忧便是兴趣。

  心总不能无所安著,既不著于读书做人,即轶于规矩之外。

  骄之一字,误尽古今人物。周公尚不能骄,况下此万万。

  我生平不肯向人称贫,不欲轻受人惠。

  从来绝大事功,皆从平实做出来,未有不平不实浮夸诞妄而能有成者。

  近来人总胶漆于一私,所言或公,及治事便营私。(陈蓝洲训子语)

  家训语录三则:才力智虑之人,不可无慈祥之气以养其福。富贵声望之家,不可无浑朴之子弟以存其元气。(甘楗斋语)

  处逆境难,处人伦盘错之逆境尤难,天地鬼神以此试其人而炼之也。宜忧勤惕厉,喜怒啼笑总勿轻用,而此中一主于正,无稍诡移也。(毛稚黄语)

  不辱人以不堪,不愧人以不知,不傲人以不如,不疑人以不肖,不轻出诗文示人。制毒性以化杀机,养喜神以延寿脉。教儿童放生,不拈虫弄雀。留心教女,为人家造奕世之福。(沈大匡语)

  王云廷家戒:王文庄公封翁文山先生云廷,尝辑《国子监志》,卷帙繁富,惜佚不传。先高祖退庵公尝称先生所著《宝言堂家戒》云:“人家出一斫削元气进士,不如出一培植元气秀才。”又尝寓书文庄云:“词章之学,只求文理无疵,刻意求工则害道。进取之途,须知得失有命,稍事驰骛则丧品。悠悠忽忽,便虚度一日,便虚度一年,便虚度一世。战战兢兢,始不负所事,始不负所生,始不负所学。”此可书作座右铭也。

  钱泰吉开示后学垂训子孙语:读钱警石先生《曝书杂记》,学识精博,直接乾嘉老辈之绪,其开示后学,垂训子孙,尤为见道之言,节录数则如左:

  汤文正公家书云:“家下书籍用心收著,一本不可遗失。有人借,当定限取来。书册愈旧者,愈当珍之,不可忽也。我回家赖此延年,此要务也。”文正以书籍为延年,真万金良药。

  “余初至海昌,意有所语,辄觉心悸。盖家居时,父兄朋友相与无猜,乃竹翁《曹文学墓志》所谓“田居往还者,寥寥数子,相见肝胆毕露,妄谓天下无不可交之人,无不可言之言”也。及病甚,始自悔,因读《近思录》,于存养克己诸条,再三涵泳,宿疾顿瘳。”文端公每教人读《小学近思录》,悔不早读是书,以变化气质也。

  孙征君《孝友堂家训》语永兴侄孙曰:“吾家沭阳公以廉吏起家,尔祖能绳其武,我辈俱为清白吏子孙,较以金帛田宅遗后人者荣多矣。尔祖常语余曰:‘沭阳公一任止受新生公宴绸一匹,弟今日仍觉于先德有愧也。’惟自觉有愧,始无愧耳。留余忌尽,天之道也。常处其不足,以为可增可加之地;若增无可增,加无可加,立刻索然矣。”(谨按:坻先世夔州公,亦以廉吏起家,今绵延已七世矣。敬念旧德,昕夕皇悚。)

  钱文端《行廨札记》中一条云:“大凡人家兴旺,每一二世必衰,从此后,或迟一二世又兴者亦有之,总未有赫奕不衰者。譬诸花木果实,连年灿烂稠繁,间一二年必稀,俗名歇枝,盖亦盛衰循环之道。《易·系辞》曰:‘剥,穷上反下。’又《易》‘穷则变,变则通’。阴阳消长,理所必然。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人家子弟常须自思身当斩泽之时,何可无培养之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念念积累,事事积累,一世培养,世世培养,自然连绵不断,续箕裘而振家声,亦所谓君子存之者也。”

  江阴杨文定公教子孙语:取人以刚明为最,次则取其刻苦者,为其终有成也。若浮游浅薄,则为废材。

  寒花耐冬,春夏之花则不然,故生于忧苦乱离之人多坚实。风霜之威,天之杀物,正以成物;祸患之降,天之困人,正以成人。遇之而摧者,乃凡卉庸流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