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宋步云(2)

辛亥革命网 2012-1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七十三岁的著名画家宋步云,于1983年应文化部、统战部之邀,赴大连棒棰岛写生三周,同行者有叶浅予、胡絜青、袁运甫等。作水彩画《棒锤岛

  宋步云治艺以诚,新中国成立后,即使在五十年代初期以后长期蒙冤的岁月里,他依旧笔勤不輟,潜心光大和弘扬中华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合壁。他用画笔歌颂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讴歌中华山河的壮美,创作了油画《开山》及水彩画《晚霞》、《芦沟早春》等作品,《洪峰侧流》等五幅大型油画作品被黄河水利委员会展览和收藏。应煤炭部之邀创作大幅油画《新社会新矿工》等;1957年为扩建的山西省刘胡兰纪念馆创作油画《英勇就义》等。1958年,宋步云应邀担任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总设计师和美术顾问,为完成设计任务,远足西北,留下大量写生作品。1961年,由吴作人、 傅抱石介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5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80年代以后,宋步云虽患绝症,但仍在古稀之年不避辛苦,以惊人的毅力再次遍历中华名山大川,创作出许多宏篇巨制。1982年,他为吉林长白山宾馆作巨幅国画《长白山天池》,1984年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巨幅国画《多寿图》,1987年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创作巨幅国画《万寿图》,为首都宾馆作巨幅国画《硕果迎宾》。国画《人间重晚晴》、《风云长护古雄关》、《寒林落晖》、《月季》,水彩《静月潭》、《黄海之晨》、《镜泊湖滨》等,是宋步云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对蟠桃的独特把握,更使宋步云享有“桃圣”的赞语。他的作品继承传统之精华,融汇西法,气势恢宏、笔力雄健、恣肆潇洒、意韵深邃,色彩明快沉稳,无不跃动着强健的生命力。中国画、水彩画异途同归,交叉并举,写生创造,中国画空白与西方印象派光感的巧妙交融,色与水、色与墨、线与面的激扬交响,将中西画法的探索成功地推向一个新高度,以清新典雅、空灵朴厚、出神入化的独特美学品格,为祖国艺苑增添了一株奇葩。

  宋步云是位胸襟博大,艺贯中西的艺术家,从艺七十年,探索七十年。他师化自然,锐意进取,用画笔勾勒出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他热爱阳光、生命。他的作品立足现实,面向人生,无不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风貌卓然,自成一家,因而享誉海内外,作品成为我国许多外交、国事重要活动中的珍贵馈赠,并被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鉴赏家珍藏。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 “宋步云艺术活动六十年”个人画展;1990年,他的家乡政府建立了“宋步云艺术馆”,表达了人民对他的艺术及艺术精神的爱戴;出版大型版本《宋步云画集》1991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吴作人为画册题名。画册收集了宋步云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油画、水彩画、国画作品136幅。为中南海作《多寿图》一幅,并收入《中南海珍藏画集》。作品参加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赴港书画展。

  近十年来,宋先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先后应邀为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市政协、遵义会议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筹备处、全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新建的香港培侨中学等许多单位作画。这些作品无不表现出他艺术上的高深造诣、宏大气魄。及奉献精神。弥留之际,宋先生反复叮咛:他的艺术取之于民,当还之于民,作品可在条件具备时,建立纪念馆,以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供后来者借鉴。宋步云一生追求光明。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际会中,他始终站在爱国、民主、进步的营垒一边。他鄙夷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支持并亲自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艺术上,他信奉“笔墨当随时代”,从不墨守成规,以自己长年不倦的艺术实践,丰富中华文明的宝库,为祖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间断地奉献。

油画-欢庆解放(81X100cm)

  宋步云长于诗,于1984年春,被诊断患肺癌;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做第一次手术。住院期间写七绝《咏柳》:“春光明媚信天游,白絮如雪逐风流,万紫千红盖大地,苍松扶岩独欣柳。”10月,庆祝建国35周年作《万寿图》,并赋诗一首:“四八甲子年,建国三五春,硕果庆盛事,政得万人心。”七十九岁,1989年春,携夫人及子女回到山东潍坊老家。在山东济南市美术馆、潍坊市博物馆举办“宋步云艺术活动六十年巡回个人画展”,受到家乡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并予以高度评价。3月31日,完成《故乡行》诗三首:“(一)青年离家耄耋回,故里变化面皆非。众亲相聚难相认,昧生老人他是谁?(二)国际风筝都,潍坊承盛誉。风筝哪乡好?夺魁杨家埠。(三)洼客驱车北海滩,重返故里忆当年。不见亲人空流泪,抓把泥土求心安。”10月11日,登临长城,写诗《赤染雄关》:“铁马金戈皆往事,秋日朝阳浴雄关。壮丽美景收不尽,万里疆域一片赤。”

  198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92年3月7日,宋步云因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82岁。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