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崂山为康有为书写墓碑的刘海粟(2)
辛亥革命网 2012-12-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刘海粟与康有为是在天马会认识的。天马会是以上海美专教授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团体,刘海粟就是发起人和组织者。1921年8月4日,第四届天马会绘画展览会在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新建的尚贤堂开幕,康有为也看画展来了。他仔细看了刘海粟的油画《雷峰夕照》等作品,问:“谁是刘海粟?”,巧的是刘海粟正站在他面前,他们一见如故。第二天,刘海粟按照康给他留下的地址在愚园路找到康宅。康府墙上挂满了唐画、宋画、元画,檀香案上陈列着佛像和意大利石雕、稀有动物标本,书橱中满是线装书和外文图籍,康有为边向海粟介绍他的珍藏,边谈起中国历代画家,又把刘海粟引进内室,让他观看提香、伦勃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米勒的名作复制品。尽管他们对北宋画院派作品有些分歧,但他们谈得非常投机,很有相识恨晚之感。康有为决定收他为弟子。
刘海粟每个星期五准时到康府上课。康有为尊碑不尊帖,他说:“北碑浑涵质朴,庄穆厚重,格调高。学书应该广搜博览,不要独宗一家。”
刘海粟每次去上课,康有为总是先叫人磨好墨,海粟一到就为他示范,边写边给他讲运笔和字的结构要领,走时将范本都送给他,叫他回去反复练习。刘海粟在书法上的成就与那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1921年应蔡元培先生邀请赴北京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受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1922年油画《北京前门》入选巴黎秋季沙龙。
1926年,受孙传芳迫害遭通缉刘海粟,康有为为海粟的安全担忧,一天要跑美专数次。刘海粟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
1927年年初,刘海粟送康有为离开上海去青岛。27日,广东同乡会在中山路英记酒楼(即今劈柴院旁的亨得利)为康有为接风,他仅饮了一杯橙汁,就七孔流血而死。海粟闻之,悲恸不已。
1929年油画《龙华之春》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二十年代多次随上海美专学生去西湖写生。1929年和1933年两度游欧。
1938年春回上海,应上海中华书局之邀,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分《西画苑》、《国画苑》、《海粟国画海粟油画》三部份画论精辟广为流传。1939年应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华人工会邀请赴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3年被日本特务强行送回上海。以后蛰居上海,潜心研究传统绘画。1952年任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并致力中、西绘画。油画代表作品有:《欧游快车》、《向日葵》、《马厘舞女》、《黄山狮子峰》、《佛子岭水库飞雪》等。著述有:《艺术叛徒》、《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中华民国美术史》评述:刘海粟的绘画法重个性的发挥,无论是油画或国画都充分地展现着他特有的风格。他绘画中那响亮的色调及“力”与“大”的特质在当时画人中是很难有人可与他比肩的。刘海粟一贯以来不着意于形式表面而注重主体对传统纯正语言的体悟与掌握,注重在大处着眼融会贯通,注重表现瞬间的主体情感的直觉流露,方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国油画”的类型。
刘海粟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以黄山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素描、速写、油画写生、册页小品、巨幅山水,尤其是形成风格之后创作的泼墨、泼彩黄山图最有代表性。横式的《黄山狮子林朝晖》是刘先生1987年创作的重要作品,作品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画的下部表现了山的近景,大面积使用了特具个性的亮蓝绿色,山峰用淡墨稍稍勾勒轮廓,然后大胆泼墨,浩茫汹涌,云雾氤氲,韵味十足,几次泼墨交叠画面层次分明,互相渗透。在山谷背阴之处,墨色加重,形成浓淡、干湿、虚实等多方面对比,表现了黄山多变的意境。前景松石用焦墨铁线勾出,笔笔中锋,傲岸多姿,强调“骨法用笔”,景物交代具体,画面的云雾既是描绘的主体,也是画面的亮点所在,画家在此使用了传统书画特有的“飞白”方法,给画面留出了亮丽轻盈的空间关系,空灵而富有变化,作品用线用墨,完全不失传统风味。远景采用了逐渐虚化的方法,淡墨晕染,烟雾迷漾,给人以云天浑茫、山势高耸、笔墨交融的独特效果。整幅作品大量泼染的蓝绿色彩,更增加了作品的亮丽,成为画家风格成熟期标志性的颜色。同时着重渲染黄山奇诡变幻的色调、云烟的聚散升落和浓淡远近,参借了油画的部分方法,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中西绘画融合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强调主观表现的创作原则。这幅作品书写的不仅仅是黄山具体而微的一处风景,而是表现一种特殊的“黄山”精神,有一种交响乐般的壮美效果。
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单就70年来十上黄山的壮举,就破了历代画家的登临纪录。而他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蔚为壮观。他在十次登临中体现出来的不断攀援、不断超越的品格精神,更可令人敬佩,引作启迪。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