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丁麟年(2)
辛亥革命网 2012-12-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爆发后,“哥老会”成了革命军,胡云山当了司令,带领革命军一路杀贪官污吏无数,却专门派兵保护丁麟年的府衙。还出告示严令:损害府衙一草一木者,格杀勿论。起义军战斗打了一夜,丁麟年始终安坐府衙大堂,不时听取义军进展战况。其下属安康知县林阳光被义军吊打在城西的树上,家属跑来跪求不已。他只好写信请革命军从严发落,免其一死。革命军立即将其放归。在那个朝廷腐败、世风日下的时代,丁氏家族却能风正名清,所有族人皆有谱可查,未见因贪腐而受惩处者,足见世传家风潜移默化的力量。1912年,丁麟年便辞官回乡。由陕西弃官回归故里。当时“大总统”徐世昌劝其就任上海道台(上海市长),还有人劝其出任烟台道台(烟台市长),均被辞绝。后来,山东省长又动员他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他欣然从命。1920年(民国九年)2月,1920年(民国九年)2月,丁麟年就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上任后,即着手整顿、清理、编排馆内所藏图书文物,并为该馆搜集到许多出土文物,如铜器、陶器、汉画石刻等,均分类鉴定与考证;购置了大量图书,并搜集了大量古籍善本,其中搜集珍贵图书286种、6875册。其中明刻精本颇多,清刻各亦皆精刻初印,宋元旧籍及抄校善本有40余种,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其后,他又多次为省图书馆收进各种精刻版本,成套书籍也不少,主要有《十三经》、《山东考古录》、《春秋大事表》等。他极力搜集省内乡贤书画,以有限的经费,收集尽多的作品。所收字、画和文物,有铜器、汉画像石刻及六朝造像等,必加详细考证,分辨真伪,收馆者皆属真品。对省图书馆所藏历代各家考古著录,尤其历代传世珍贵文物,他都分别进行鉴定与考证。由于多次增置书籍,数量庞大,急需重新整编,便嘱同邑馆员丁准夫着手进行整理,使新旧藏书、文物条理井然,体例为之一新。继任山东图书馆馆长,就是由他推荐的同乡,著名学者王献唐。
1928年,因病辞职,移居青岛。丁麟年成为少海书画社青岛发起人之一,出版《少海书画社书画册》;次年病逝,终年61岁。
丁麟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八年之久,以学术研究著称,他成为著名的金石、书画、鉴赏和收藏大家。在文物考证方面,他有独特超逸的见解和充实可靠的资料,并有多种考古著录,时人皆谓“考古家公可当之”。“京中考古家盛君伯等,皆举公为主,以公之见为定论。故发现拓本有公三印者,其价必昂,证为真品。”丁麟年撰写《三代铜器鉴别考证要览》一书,未及付印,惜在战乱中散佚。在钟鼎文字研究方面,他也有造诣,著有《栘林馆钟鼎款识浅释》、《殷周名器考证》等书。
丁麟年是当时有名的收藏家、考古家和书法家。他一生治学严谨、自强不息,为后人开辟了治学之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栘林馆吉金图录》、《栘林馆丛书》、《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栘林馆钟鼎款识浅释》、《日照丁氏藏器目》、《殷周名器考证》、《出土文物分类集录》、《山左乡贤书画甄录》等。内有三部著作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收。由冯汝玠著录略云:“《丁氏藏器目》一卷、(湫漻斋丛书本)。清丁麟年藏,丹徒人陈邦福辑。是编前列器目,目后附丁氏自记,及其致墨迻书一通。卷末有邦福跋。……”由柯昌泗著录略云:“《乾嘉以来各家藏器目》四卷附录一卷(油印本)。丁麟年撰。……是书自序云:曾写清本,在陕失去,乾嘉道咸以来,诸家藏器,于是目足徵大概,而其汇萃成编,较江标刊之零星各自为卷为尤便于翻检,附录刘体智善斋器目一卷,乃周进所补者。”另有由许道龄著录略云:“《栘林馆吉金图识》一卷(石印本)。清丁麟年撰。清代金石之学,齐鲁为最盛。而丁文为后出,鉴赏尤精,生平收藏古物凡数百事,晚年有《栘林馆吉金图识》之作。刊刻过半,而丁氏中卒。稿遂散佚。是书仅录铜器三十事,凡三代器二十八,汉壶二,图形皆依拓本摄景,间有考释。器铭亦有商者。而所藏三代重器多未入录。首尾无叙跋。次第亦紊乱。是犹未成之书。流传极稀。民国二十九年孙海波为之编次,重为印刷,始有印本流传。是书所录之器,虽廖廖数十事,惟以全形拓本入录,颇开近世景印之先河,在金石史上不失为具有相当价值,此其可称者也。今为著录,以表彰其所虚伪云尔。”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