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陈大羽与青岛的缘分(4)

辛亥革命网 2012-11-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大羽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业学校中国画系,曾在青岛生活和工作了许多年,对青岛有很深的印象和情感。1935年后,陈大羽先后任教于青岛祟

  40年代游学京华,师从白石老人,受到激赏。他到了北平结识了王友石先生。王友石先生引荐他去拜见齐白石,从此他成了齐白石的学生。白石老人纯朴的性格、敦厚的风范、真诚的艺德和洞察艺术真髓以及独辟蹊径的艺术追求给予他深刻的影响。齐白石一套“物色尽而情有余”,“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等求变图新的艺术观对陈大羽的艺术道路起着重要的影响。白石老人是画家、诗人、篆刻家、书法家,给陈大羽以多方教导,他从白石老师那里吸取到全面的学养。齐白石的画从民间美术中吸取朴实醇厚、鲜明强烈、删繁取简的特点对陈大羽的美学追求更是弥足珍贵。在良师的教导下,他竭力殚思,磨练笔墨,博闻精取,剪裁运化,力求拓新,作品逐渐形成豪放雄健的风格。1945年齐白石曾在他挥写的一幅《苍松》图上题:“大羽弟画此幅真是龙蛇飞动,年少思深,不多见也。八十五岁白石题。”齐白石还赞扬道:“赵(之谦)吴(昌硕)以后,独见陈君。”此中当然含有白石老人自谦和勉励弟子之意。白石老人总是以鼓励来激发他的学生,此间也有他深远的眼力和殷切的期望。不久,白石老人还特地把他“汉卿”之名改为“翱”,字“大羽”,以勉励他在中国画艺术的辽阔天宇间自由翱翔。此后几年,陈大羽努力创作,相继在京津、青岛、上海、港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画名日扬,为画界同人所注目,更赢得艺术界前辈的鼓励和奖掖。1947年应刘海粟校长之邀,回母校任教。接替来楚生先生的写意花鸟画课。

  50年代初,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在江苏省无锡市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该校又迁往南京,校名改为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先生随校迁至南京。他始终辛勤地执教在这所高等艺术院校的讲坛上,任中国画教授,一度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陈大羽近半世纪的艺术教育生涯,为繁荣我国艺术事业培养出许多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书画家和篆刻人才,桃李满天下。执教之余他日以继夜耕耨在写意花鸟画园地,艺术上博采精取,力师造化,开拓新意,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画风。书、画、印艺臻妙境,成为我国著名的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没有辜负齐白石老师对他的辛勤栽培和热切期望。后来陈大羽教授仍然执教在南京艺术学院,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研究生,还担任学院美术系名誉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与南京市书画院副院长等。他擅长山水、人物,更钟爱大写意花鸟画。早年在上海、北京、青岛已形成自己的画风:注重气势,抒发情感,笔墨洗练,刚健朴实。对传统大写意的特点,师辈的艺术成就,有他自己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艺术创作中借鉴运用、消化吸收,并大胆探索,求新求变。其艺术造型夸张,以神写形,笔墨雄强,色彩雅丽,意境清新,开辟了自己的蹊径,形成了书、画、印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

  2001年《陈大羽九十春秋书画展》在京、宁、沪展示了他近年来充满激情和旺盛艺术创造欲的画作,博得了专家的赞誉和观众的喜爱。主要出版有《陈大羽画集》(1947年版)、《陈大羽画辑》(1980年上海人美版)、《陈大羽作品集》(1988年日本版)、《陈大羽书法篆刻作品集》(1988)、大型画册《陈大羽书画选》和《陈大羽画集》(1992)、《陈大羽书法篆刻集》(1996)、《陈大羽九十春秋书画集》(2001)。子显铭,承父风,善画,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上图为陈大羽画作)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