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崂山安个家的张瑞芳

辛亥革命网 2012-11-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92年5月,张瑞芳曾以上海政协副主席的身份率领来政协文化工作考察团来青岛参观和考察,谈到1962年到青岛演出时,她说:“那是我第一次来
 

  从1940年开始就踏上影坛的张瑞芳,以《李双双》、《家》等影片而在中国家喻户晓。196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由张瑞芳团长率领来青在李村路的青岛影剧院演出,演出的剧目是《雷雨》和《上海屋檐下》。当时赵丹是这两出戏的导演,演员有上官云珠、王丹凤、舒适等闻名遐迩的电影明星。在青岛演出期间,曾于8月20日,由张瑞芳率领赵丹、上官云珠、王丹凤、舒适等到青岛市文联拜访过,会见时任文联副主席李时,赵丹与李时曾一起亲切回忆当年在《马路天使》同台演出的情景。

  1992年5月,张瑞芳曾以上海政协副主席的身份率领来政协文化工作考察团来青岛参观和考察,谈到1962年到青岛演出时,她说:“那是我第一次来青岛,以后又来过几次,青岛总是让人开心……”从青岛水族馆出来,高兴的说:“78年我拍《大河奔流》时,我演麦时已经60岁,这里就是一个外景点。”在崂山,她指着眼前的青山碧海,用留恋的口气说:“如果可能,真想在这里安个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1918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张瑞芳出身一个国民党军官家庭,父亲张基字础石,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集团军炮兵总指挥,北伐途中年仅42岁时在徐州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起因就是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张瑞芳的母亲叫杜建和,是北京密云古北口的农民,没有文化,结婚后上过一点学。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几个子女长大。是位坚强的女性。被人誉为“八路军大姐”和“北京女杰”之一。张瑞芳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承担起抚育五个儿女的重任,并和子女一起走上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他们全家无一例外地先后都成为共产党员。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期间,她们的家成为学联学委们秘密集会最安全可靠的地方。张瑞芳的母亲张瑞芳的姐姐还时常带些宣传革命思想的小册子回去,并不断向母亲和弟妹们讲述红军长征的消息和意义。

  张瑞芳出身在北平一个民主气氛很浓的家庭。张瑞芳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为她以后的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并参加话剧演出。1937年8月,张瑞芳从北方转到重庆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底加入共产党。从此,张瑞芳从一个民族解放先锋队员成为党员,从一个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战地宣传员成为专业的话剧演员,她以演员的身份,以话剧为武器,在党的领导和周恩来的指示下,为党的事业和当时的抗战文艺做了许多积极的宣传和推动工作。抗战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抗战演出队,活跃在抗日救亡第一线。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GCD。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任演员,演出二十余部话剧。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被称为“四大名旦”之一。1940年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主演了影片《松花江上》。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演出了话剧《保尔·柯察金》。在《母亲》、《家》等片里任主角,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电影画廊中几出的艺术形象。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因主演影片《李双双》,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看张瑞芳的表演更能够懂得什么叫做:进入角色。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另有同名副教授,以及“长角人”张瑞芳。

  张瑞芳曾任上海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长.等。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苏州举行闭幕晚会暨颁奖典礼,第26届金鸡奖的各大奖项一一揭晓。张瑞芳继汤晓丹、谢铁骊、谢晋和陆柱国之后,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老一辈影剧演艺名家张瑞芳1918年生人,今虽已90多岁,却身心双健,思维清晰,中气十足。原来,除了“起居有常不过劳,生活俭朴读书报,饮食清淡加蜂胶,热心公益乐陶陶”。旷达率真。“我只是一个幸运的人”,在度过90岁生日的张瑞芳在接过奖杯时说,这个奖杯应该属于那些中国电影的开创者、奠基者。张瑞芳曾应邀在镜头面前,当着荧屏内外的老少人士,从容坦陈自己年轻时的婚恋生活,讲述如何与上影美术家严励的结成良缘,并度过难熬的劫难与病痛。“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发“杰出贡献奖”时,张瑞芳在台上倾吐了肺腑之言:“和我同辈的不少杰出影人,都已先我去世,我只是因为还活着,所以这个奖,就让我愧领了!”从而引发了“全场人士纷纷起立鼓掌不息”的罕见情景。

  “听到巴金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突然。”尽管张瑞芳也知道他身体不是很好,但是这么好的一个人走了,她很悲伤。张瑞芳说,她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认识巴金的,当时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巴金不太和人搭话,在人多的场合下不爱张扬,是一个比较喜欢安静的人。她能够成为巴老《家》中瑞珏的第一个扮演者感到很高兴。那时《家》在重庆演出时非常轰动,一演就是八十几场。巴金也来看戏,他对曹禺改编自己的作品很放心,所以也没有特别说过什么。后来《家》又被拍成了电影,巴金很关注,还到剧组看过大家,和演员拍照。九十高龄的著名艺术家张瑞芳在上海办敬老院,她与与亲家顾毓青,先后在长宁、金山二区,创办了两所“爱晚亭敬老院”。并出版《张瑞芳回忆录》。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