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辛亥革命网 2012-11-22 00:00 来源: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国著名爱国民主战士、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曾于1930 年至1932 年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他在寓居青岛期间,曾撰写一篇散文《青岛》。
 

  我国著名爱国民主战士、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曾于1930 年至1932 年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他在寓居青岛期间,曾撰写一篇散文《青岛》。此文对岛城的赞美,在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尤以反映的爱国精神,向为人们所称道。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时,同校长杨振声,同事梁实秋等多次游过崂山,他对崂山虽然盛赞美景,但感到古迹与别的名山相比尚不够丰厚。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 , 湖北省烯水县下巴河镇陈家大岭人。原名亦多,字友三,号友山,家族辈名家桦,后改名多,笔名一多。祖父名子淦,喜爱读书,书室名“绵葛轩”;父名廷政,晚清秀才。闻一多出身于“世望家族,书香门第”。六岁人私塾,读四书五经,尤喜诗词歌赋,早年人两湖师范附属小学,爱好美术。于1912 年,闻一多十四岁时,以湖北省籍正取第二名的成绩考人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外来文化、在作旧诗,“五四”前后,始写新诗,是清华文学社成员。“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担任过学生会秘书。时常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诗作。曾与同学自编自演独幕话剧《革命军》,饰演反清志士、抒发在反动势力高压下不畏不惧的心志。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0 年秋,应国立青岛大学之聘,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初建的青岛大学,由著名教育家杨振声任校长,尚有梁实秋、赵太俘、沈从文、萧涤非、孙大雨、游国思、方令孺等作家、学者任教,真是人文荟萃,成为国内文史哲研究的名校。闻一多初到青岛,见到绿树红瓦,碧海蓝天,诗情画意的景象,便被吸引住了。他举家来到青岛,住到汇泉文登路一栋小房,离第一海水浴场不远,出门可见沙滩,夜间可听潮水声音。到学校上课时,必经梁实秋家门,时常两人相邀同行,经过小鱼山,要穿过一段曲折的山径,都是人手扶一手杖,当为一时尚。闻一多习惯穿中式长衫,民族古风十足。一年后,闻一多把家属送回湖北老家,只身迁居校园东北角的校舍里。校舍是一座二层小楼,他住在楼上,楼下住着青大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黄际遇教授。当时大学仅有文理两个学院,适是两院院长共住这座楼。1950 年将闻一多居住过的校舍命名为“一多楼”, 1984 年在楼前建了花坛,立了闻一多塑像,由他的学生、著名诗人减克家撰并书的铭文,镌于像座之上。铭文略云:“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闻一多先生,1930 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 … 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之情易可遏止?立庭院以后,以为永念,稗来瞻仰之中外人士,缅怀先生高风亮节而有所取法焉。”当年闻一多先生居此楼,开始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的生涯,尤钟情于唐诗研究。在中文系讲授《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国诗歌》等课程。讲学富有创见,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虽然这时,他已停止写新诗,但仍喜爱诗作,关注新诗的发展。他曾当着全校同学朗诵自己的诗句:“老头儿和担子摔一跤,满地下是白杏儿红樱桃。”闻先生门下“二家”,便是臧克家和陈梦家。陈梦家后来主持编辑《新月诗选》,收人徐志摩、闻一多等共18 位诗人的作品,为新月诗派之集大成者。减克家是当代著名诗人,在诗艺上深受闻一多的影响,自印第一本诗集《烙印》时,闻一多给予慷慨资助,为撰写序言、热情推荐介绍。闻一多在青大时,发表一首长诗即著名的《奇迹》。徐志摩称赞“闻一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出了‘奇迹’。”令岛城人们所称的,则是闻一多居青岛时撰写的散文《青岛》。闻一多先生住在青岛,他热爱青岛。对青岛观察细微:“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在右边嵘山无数柱奇挺的怪峰,会使你忽然想起多少神仙的故事。进湾,先看见小青岛,就是先前沉浮在巨浪中的青点,离它几里远是山东半岛最东的半岛一青岛。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山坡上,笔直的柏油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的中间,起伏在山冈上如一条蛇。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屋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赞美青岛的时候,没有忘记帝国主义对岛城的侵害:“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宫。但是,在榆槐树荫、还埋着十多年前德人坚固的炮台,深长的雨道里你还可以看见那些地下室,那些被毁的大炮机,和墙壁上血涂的手迹― 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水涣映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毁了。提醒人们对德日两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作者的反帝爱国思想可见。他继续描写岛城的海天风光,春夏季节的景致。可说令人向往。《青岛》可谓宣传青岛的力作,这是闻一多先生留给岛城人民的赞歌,有幸让人们继承这份文化遗产!

  当然,闻一多居青时,那时青岛还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侵略者在这里气焰嚣张,作歹为非之事时有发生。1931 年,一名大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人打伤,当局不仅不支持自己的同胞,却要警察局关押了受害的学生。闻一多闻知,挺身而出,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被迫释放了学生。1932 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爆发了学生罢课斗争,闻一多受到攻击,被迫他于夏天,离开了青岛。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闻一多遇害后,毛泽东和朱德从延安拍来唁电,高度评价:“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从南京向闻夫人吊唁,全国各界人民隆重悼念李公朴和闻一多两位烈士。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深情地写道:“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立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周恩来在上海中外记者招待会和公祭会上愤怒谴责了敌人,高度评价了闻一多烈士。闻一多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五四”时反帝反封建精神下,到了美国。他身受民族歧视,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闻一多的爱国精神,留于人间的壮丽诗文,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当要永远继承这分遗产。闻一多充满爱国激情的《七子之歌》,在1999 年,成了澳门回归时期的唯一的主题歌。闻一多美丽多彩的散文《青岛》,当是人们宣传青岛的赞美诗!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