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戏剧作家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宋春舫(2)

辛亥革命网 2012-11-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宋春舫来青岛时,初居黄县路,在福山支路6号购置一处房屋,开办褐木庐戏剧图书馆。制有藏书票。1936年买下福山路一号,即洪深的旧居,距褐

(水族馆开馆初期全体职员合影。前排左为宋春舫,前排右为蒋丙然先生,后排中为李方琮先生,后排左为刘靖国先生,后排右为朱祖佑先生。)

  足见宋春舫在青岛海洋科学事业中,是颇有建树的开先者。据青岛市档案馆馆藏的《青岛观象台十周年纪念册》记载,青岛观象台图书馆成立于1930年2月28日,宋春舫任主任。图书馆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的观象台台长蒋丙然用节省下的经费,购买了大量天文、气象书籍,“乃于十九年(1930)春特辟东大楼下层为藏书之馆,并以春舫为主任,专司其事,下设管理员二人,分掌图书收发、登记,编目等事。"经过宋春舫的分类编目后,"至二十二年(1933)春,又以全部目录印刷成书,分发同人并寄国内学术机关”。至1934年,观象台图书馆已有各类图书杂志千余册。 1930年4月,观象台又聘宋春舫为特约研究员。1931年6月,当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赴北京出席全国经度测量会议时,青岛市政府即委派宋春舫代理观象台台长一职。可见,宋春舫在天文、气象方面颇有造诣。青岛观象台图书馆可以说是宋春舫的另一个“褐木庐”。

  1932年宋春舫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室主任。同时,大力推介欧洲戏剧。其间颇重对戏剧书籍的搜藏,藏书极为丰富,数十年搜藏世界各国不同版本、不同文字之有关戏剧书籍,被誉为世界著名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他的褐木庐藏书,早已是青岛的一昂文化名片,曾自制有藏书票(如图)。当时在青岛的著名学者、戏剧家、翻译家,都是褐木庐的读者,时常有国外学者、戏剧家写信向宋春舫借阅其本国图书。远在上海的戏剧家李健吾,颇慕褐木庐之名,曾说:“做梦自已有一天飞到青岛,飞进他的书库,在那些栉比的书架中翱翔。”1938年8月在青岛病逝。年仅47岁。

  宋春舫不仅是一位戏剧家,而且还是一位戏剧评论家和戏剧翻译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在主张保留和改革中国传统戏剧的同时,又大力倡导话剧,并介绍欧洲现代戏剧。同中国传统戏剧是有区别的。今天统称为“戏曲”;西洋戏剧除歌剧以外,是只有对白、没有唱的戏剧形式 ,传入中国以来,初称文明戏,后来叫“话剧 ”,以致延续至今。宋春舫介绍话剧的文章很多,散见于各报刊,结集出版的时候,书名就叫《宋春舫论剧》。1923、1936年他先后出版了《宋春舫论剧》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在戏剧界影响很大。他早年留学瑞士,又曾做过外交官,精通多种语言,曾任北京大学法文教授,译有未来派戏剧《换个丈夫吧》、《一个喷嚏》、《青春不再》、《只有一只狗》、《捉奸》、《你看“死”那么样的固执》、《早已过去了》、《月色》、《朝秦暮楚》、《盲肠炎》、《枪声》等,其中多属讽刺喜剧。他同时创作剧本,出版有《一幅喜神》、《五里雾中》、《原来是梦》、《蒙德卡罗》、《宋春舫戏曲集》等喜剧;唐弢说:“喜剧作者,丁西林外,春舫也可说是卓然的一家。”还有《海光经济论文集》、《林长民遗墨》等,尚有法文著作《现代中国文学》。

  宋春舫在青岛时,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图书馆。宋春舫的“褐木庐”建于青岛海滨,1931年,宋春舫“斥资四千,始建褐木庐于青岛之滨”,所有藏书,主要是宋春舫从国外积累下来的外国戏剧著作,当时我国学子志立于西洋戏剧者少。但宋春舫在求学中,用了大笔金钱和时间逛书店,唯一的嗜好是戏剧图书,特别是关于莎士比亚、莫里哀、比才、易卜生剧作……竭尽全力购买,并将平生所收集的图书囊括其中。宋春舫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法文学教授。当时新的戏剧活动正在开始,不久,具有一定影响的《宋春舫论戏剧》出版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在国外不易见到的珍本,而在其私人图书馆中存有。居然有国外学者写信向其借阅其本国图书的情况,从此有了“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的美誉。《褐木庐藏剧目》藏书近万册,1932年编就。并1934年印有一册,据说全部戏剧藏书7800册。新成立的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非宋春舫莫属。梁实秋来青大任外文系主任,梁实秋曾得意于自己的国外戏剧史料及莎士比亚研究资料的收藏。但参观过“褐木庐”藏书的人无不被主人的藏书折服,包括梁实秋。:梁实秋在自己的《雅舍小品.书房》里,曾详载褐木庐藏书状况:“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褐木庐相比。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橱柜里,柜比人高昂,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闪闪发亮……”。赵景深早在《纪念宋春舫》一文中记载:“他能直接看法、英、德等国文字,所以藏书大部分是第一道手的原文,不是辗转翻译出来的。”胡适组织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曾来过青岛,在参观褐木庐时,见到莎士比亚的剧作甚多,仅《哈姆雷特》就有5个各种文字的版本。宋春舫在抗战初期病逝,后来他的藏书分别捐给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十分遗憾的是“褐木庐”的藏书大多散失。可是也有人在北京的旧书市场见到褐木庐的藏书票,可见宋春舫也是在我国早期使用藏书票的学者之一。十年前,在北京“海王村”旧书店出现少量,有心人淘得了《褐木庐藏剧目》和宋春舫最早的戏剧创作,颇感庆幸。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