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与《误入崂山》(2)
辛亥革命网 2012-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据吴冠中讲:“山雨欲来风满楼,文艺界的温度表又直往上升。一九七五年,青岛四方机械厂奉命制造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的总统车厢,邀我前去绘乞力马札罗雪山和维多利亚瀑布,然后根据油画织锦装饰车厢。我不爱画没有感受过的题材,何况又是任务,本无兴趣,但为了躲开北京的文艺高温,便接受了青岛的避暑邀请。四方机械厂中有几位酷爱美术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成了我的新朋友,尤其邹德侬更成了知音,他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绘画的基础本来就很好。我的任务一完,他们便安排我们四人一同去崂山写生,我们住在山中解放军连部一间小屋内,很挤,仅能容身,好在我们白天都在山中写生,云深不知处。第一天车到目的地后,放下行装当即随车返回,因中途曾见一处景色迷人,我们到北九水下车,然后步行爬山返回宿处,一路爬山涉水,享受了一个无比开心的下午。但夕阳西斜,我们估计的方向却愈走愈不对头,山中杳无人烟,无处问路,爬过一岭又一岭,路消失了,攀着松树高一脚低一脚心里开始慌乱,因山里有毒蛇和狼,我们虽四五人,赤手空拳的人救不了自己。天将黑,终于看见了海,但还是不知身处何地。大约八九点钟,有人听到遥远的广播,急匆匆朝救命之音奔去,确是逃命,但大家都不敢吐露自己的惶恐。月光亮起来,广播声渐近,望山跑死马,我们终于到了平地,进了村子,夜半敲开了老乡家的门,歪歪斜斜挤在柴屋里待天明。此地已不属于我们所住连队的那个县,而是另一个县,翌日吃了老乡们捕的活鱼,大队里派了一辆拖拉机送我们回宿营地。我后来捡回拳头大的一块山石,青岛一位同学王进家便在上刻了“误入崂山”四字,此石今日仍在我案头,天天见。在崂山住的日子不短,管他春夏与秋冬,大家画了不少画,邹德侬作了一小幅油画,写生在写生中的我,形神兼备,我为之题了首诗,已只记得两句:山高海深人消瘦,饮食无时学走兽……”
因材施教,吴冠中在《风景写生记趣》言,体验生活的情形:“(崂山渔村):崂山一带渔村,院子都是用大块石头砌成的,显得坚实厚重,有的院里晒满干鱼,十足的渔家风味。我先写了一首七绝:“临海依山靠石头,捕鱼种薯度春秋,爷娘儿女强筋骨,小院家家开石榴。”然后,我便要画,在许多院子中选了最美最典型的院子,画了院子,又补以别家挂得最丰盛的干鱼。画成,在回住所的途中被一群大娘大嫂拦着要看,她们一看都乐开了,同声说这画的是某家,但接着又都惊叹起来:“呵!他们家还有那么多鱼!”因她们知道这家已没有多少鱼了。”
“(松与海):我作风景画往往是先有形式,先发现具形象特色的对象,再考虑其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境。好比先找到有才能的演员,再根据其才能特点编写剧本。有一回在海滨,徘徊多天不成构思,虽是白浪滔天也引不起我的兴趣。转过一个山坡,在坡阴处发现一丛伏地矮矮的小松树,远远望去也貌不惊人,但走近细看,密密麻麻的松花如雨后春笋,无穷的生命在勃发,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是我立即设想这矮松长在半山石缝里,松针松花的错综直线直点与宁静浩渺的海面横线成对照。海茫茫,松苍苍,开花结果继世长!我搬动画架上山下山,山前山后捕捉形象表达我的境。”
“(海滨观众)我作画,追求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一般讲,我的画群众是能理解的,我在野外写生时经常听到一些赞扬的话,“很像”、“很好看”、“真功夫,悬腕呵!”这些鼓励的话对我已不新鲜,引不起我的注意。只一次,在海滨,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渔民坐在石头上自始至终看我作完一幅画,最后一拐一拐离去时作了一句评语,真正打动了我的心弦。他说:“中国人真聪明,外国人就画不出来!”估计他没有看过多少外国人的画,可能年轻当水手时吃了不少帝国主义的苦头,那强烈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使我永难忘怀!看来这正是他崂山之行的记实吧!”
后来在1988年,吴冠中终于完成了《误入崂山》。《误入崂山》是吴冠中的一件精品代表作,多次出版发表。通常吴冠中先生在自己作品中,极少题字,其所占画幅之狭小,其字迹之隐、淡,是先生的一种个人习惯,也是一种特色。从此幅作品的题字异乎寻常之多,布局、编排、字迹于画幅中之显要、及重要性推测,此件巨制是吴冠中先生极费心力和极钟爱、满意又颇为偏袒和厚爱的不寻常的重要作品。落字多,说明其注入和欲表达的思想和情节多;书写宽广和显着,既是画面平衡、圆满、完美之需要,又是其构思之匠心和才情激昂、充溢之写照。此件拍品虽以770万元成交,行家认为,以此件拍品尺幅之大、画法之奇特,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吴冠中误入崂山。“一九七五年,黑云犹压城,不忘写生乐,偕德侬等误入崂山,迷途深山。松石间竟目不过人影,偶见狼蛇,渐惶恐,呼道士无应。数度攀峰,窥大海,测方位。傍晚,遥闻村落广播声,踏月奔跑,午夜出山,已抵他县,庆活命。十余年后忆前事,纵横交错入画图。吴冠中,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于龙潭湖畔题识。”在2004年吴冠中出版的《画外文思》一书中,写成《崂山松石》中记录:“1075年偕德侬等入崂山写生,误入深山,迷失归途,几乎丧命,捡得一块小石铭刻:‘误入崂山’今犹置案头。”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