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奇才吴南愚

辛亥革命网 2012-10-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吴南愚,名岳,字南愚,以字行,扬州江都仙女庙镇人。幼从家学,性喜雕刻,后随父去京,在其父创办的缥湘美术社工作,利用刻钞版的笔刀
 

  1935年8月江都人篆刻家吴南愚游崂山时,留有题刻两处.一 在“劳劳何为”刻石之北,题刻“宇宙奇观”。下署:1935年8月近代著名篆刻家江苏扬州人吴南愚篆书,横排,字径30余厘米,书镌均佳,颇引人注目。二在鱼鳞峡南岸凹洞内,题刻“鱼鳞峡”。下署1935年8月江都人篆刻家吴南愚隶书。1982年修复,字径25厘。

  吴南愚(1894—1942),名岳,字南愚,以字行,扬州江都仙女庙镇人。 吴南愚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仲容(羞翁、吴剩)是当地著名书法家。叔父亦精汉碑、行楷,曾在上海卖字为生。吴南愚奇就奇在从小对治印领悟能力特强,新修的《江都县志》这样写他:“幼从家学,稍长,学徒于扬州某银楼,非所愿也。性喜雕刻,每伫立教场刻字铺前观艺人刻印,久而忘返。有钱辄购刀石,暇则磨石提刀,人皆笑其痴……迨后,所治印偶为羞翁所见,以为大家手笔,甚异之。”幼从家学,性喜雕刻,后随父去京,在其父创办的缥湘美术社工作,利用刻钞版的笔刀,埋头精研,勤学苦练,终于学得了一手高超的微雕技艺,其草行楷隶都极工健,行款疏密宛如手书。能在不足方寸的牙板上镌刻全部《论语》,字迹细如毫发,用放大镜窥看,则笔力坚劲、清晰整齐、如数珠玑,于是名噪京师。他不但能微雕文字,还能微雕绘画,在微小的牙件上刻成山水人物、楼台亭阁,形态逼真,意境深远,题词落款,错落有致。所刻小件如戒指面、表坠,耳坠、牙扇、项链等,得者无不视为珍品。其所作《桃源问津图》上镌《桃花源记》以及《红楼十二钗》插屏,将书画艺术融于微刻,匠心独创,蜚声南北。所治印章,追源考古,一丝不苟,笔力布局,均称佳作。

  辛亥革命击碎了众多读书人的仕途梦。吴仲容很快转身,先后在北京劝业场、绒线胡同开设缥湘馆美术社,以鬻书卖画治印为生。正值弱冠之年的吴南愚来到父亲身边,除了挂单接印,闲来就从父亲学书画及古文。天资聪颖加上勤学苦练,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南愚携眷返回家避难。不久,北京、南京之缥湘美术社均遭日军劫掠。仙女庙沦陷时,家乡的住宅又遭洗劫,所藏作品全部散失,毕生心血荡然无存。上世纪30年代,他多次到南京、上海开个展。薛佛影、于天为及远在香港的冯公侠都是受他影响,走上微刻艺术之路的。傅抱石也受到他的作品启发,曾在牙章上用微刻法刻《离骚》全文,在日本展出。《红楼十二钗》插瓶及《桃花源记》两件微雕作品,于1927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吴南愚学养深厚,悟性强,善于博采众长,所以作品格调高雅,雕刻精湛,绝非工匠们所能企及。北京荣宝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作品。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