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唐与崂山考古

辛亥革命网 2012-09-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王献唐,山东日照市韩家村人。初名家骥,亦作家驹,后改名琯,字献唐,号凤笙,晚号向湖老人。生平好学,潜心研究哲学、文学、音韵文字
  王献唐(1896~1960)山东日照市韩家村人。初名家骥,亦作家驹,后改名琯,字献唐,号凤笙,晚号向湖老人。室名海岳楼、百汉印斋、那罗延室、顾黄书寮、平乐印庐、双行精舍、五灯精舍等称。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王宏基,清代庠生;父王廷霖,著名中医,并嗜金石,曾著《泉币图解》、《读说文日记》等。幼承家学,后就读青岛礼贤书院与青岛德华大学预科班;文科毕业后,于1917年寓居天津,为《正义报》译文说部,翻译德文小说,遂有文名。1918年至济南任《山东时报》和《商务日报》编辑,后为驻青岛记者。生平好学,潜心研究哲学、文学、音韵文字学等多种学门,又工书画。尤以当代终成为考古专家著称,对于钟鼎彝器、出土文物、书籍版本及瓷器鉴别,无一不精。遂为金石学家、版本学家、钱币学家,实为现代著名学者。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曾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秘书。其间著《公孙龙子悬解》六卷,由中华书局出版。1925年,在北京广收图书,遂始治版本目录之学;1926年同丁惟汾至汉口,从习《说文》、《方言》,始治小学、音韵之学;在南京、上海,著《两周古音表》、《幽宵古韵考》二书。1928年经常阅读款识碑版书籍,始治金石之学。1929年8月起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1930年参与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及其它遗址古迹的调查工作,并大力搜集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邹滕陶文、临淄封泥、名家字画等珍贵文物,为山东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抗战初期,克服困难,历尽险境,自己出资将馆藏善本图书和文物精品运至四川保存。曾撰写《国史金石志稿》。建国后,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副主任、山东省博物馆副馆长。1960年病逝。原葬于济南市万灵山下,1994年3月迁葬于青岛崂山山脉之浮山,位于康有为墓的东侧。王献唐的弟子、孔子第八十六代嫡孙孔德成闻讯后,为王献唐新墓撰写了碑文。  

  王献唐为图书文物事业奋斗终生,尤以保存和研究乡邦文献而著称。在战乱年间,为抢救祖国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针对山东文物遭外国掠夺、失散外流严重的状况,他于1930年在《复傅斯年书》中,提出了收集和整理计划。曾言:“去秋到馆以来,曾与友人栾调甫先生相约,拟就乡贤已往之破碎工作,整理之,补苴之。其整理步骤:先求乡贤遗著,无论已刻,使俾藏馆中,俟大集之后,即与调甫,仿提要式合辑——山东艺文志。再择未刻而确有价值者,赓续印行之,拟名《齐鲁先哲遗书》(后来印行《山左先哲遗书》即据此意而作)。内容略分数门,尤偏重金石小学。”经搜集到的乡邦文献有:李文藻、周永年、桂馥、牟庭、王筠、许瀚、陈介祺、刘喜海、宋书升、高鸿裁等遗书,以及聊城杨氏的手稿和藏品。曾通过先贤的后人、私人藏书家和书友,四处访求。经过八年的收集,益都李氏大云山房、曲阜孔氏微波榭、聊城杨氏海渊阁、新城王氏北池书库、德州田氏古欢堂、历城马氏渔函山房、诸城刘氏嘉荫簃、日照西氏攀古小庐、潍县陈氏十钟山房、高氏辨蟫居、海丰吴氏双虞壶斋等处藏书遗存,均荟萃于山东图书馆。总计达746种。本拟刊行《山左先贤遗书》,因抗战未能卒业,仅成《山左先哲遗书提要》,对各遗书都有概要简介。多为王献唐亲题著录。如对栖霞牟庭所撰《同文尚书》评云:“有清以来,治《尚书》者,未有如先生是编之旁参博证,精辟独到者也。”其《诗切》则云:“诗学至先生,相因之风气有以激迫使然。沈霾数百年,举而出之,使震旦虚伪,焕发异采,亦一快事也。”足见对先贤的感念之情。王献唐本身就是藏书家。在《藏书十咏》里写道:“幼喜藏书,壮而弥笃。频年四方,随在搜集。裦其所藏,约五万卷。家有老屋,度架储之。横几摊卷,昏晓流恋。”从中可知,王献唐自1925年入北京收书,至1930年,已积书达五万余卷。并在一生中校书达万余卷。所著《双行精舍书跋辑存》集中反映了其成就。每得佳本,必在校书之余,撰为题记。是书所收题跋258种400余则,续编收录144种,书续五编,计149种324则。“确系真知灼见。”其治学“可谓一丝不苟”。 

  献唐在收藏之同时,颇重研究,其取得的成果显著。著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两周古音表》、《古籍书画过眼录》、《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山东古国考》、《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之过去与现在》、《海岳楼校汪水云诗集》、《双行精舍石文》、《五灯精舍印话》、《百汉印斋丛编》、《那罗延室杂著》、《顾黄书寮杂录》、《平乐印庐藏印》等30余种。尚有多种著作仅为稿本,生前均未有刊行,后人辑录遗作20多种。总计约在51种之多。 

  王献唐于1907年就读青岛礼贤书院时曾寓居青岛。1919年重回青岛,住在观海二路13号乙,曾多次至崂山游览,对崂山的考古事业颇有贡献。曾于1956年7月率山东考古队到崂山西窑顶东周遗址考察发掘,总计出土文物千余件。开创了崂山考古工作之先河。领导龙山文化遗址发掘时,在青岛李家宅头发现龙山文化遗址;曾考证青岛一带古时有不族、其族,因而秦汉兴建郡县时,称此地为“不其县”。抗日战争时,移居四川,为抒发坚定的抗日之志和怀念寓居青岛的眷恋之情,以崂山著名景点那罗延窟之名为自己的书斋名称,即为那罗延室。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