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郑振铎

辛亥革命网 2012-09-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郑振铎是“五四”所诞生的一代风流人物之一,是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中一名真正的战士。他不但对祖国文化事业,对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俗文
 

  郑振铎集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史家、政府官员诸多身份于一身,堪称20世纪的文化大家。1956年他到青岛休假两个月,虽是名为休假仍然载忙于工作。他在《古本戏曲丛刊》第三集的《序》里,文末写道:“1956年8月25日,郑振铎住于青岛黄海路。时涛声大作,海面上的远灯 ,有规律地时明时灭,大似乘舟破万里浪时也。”期间,他很少外出游览,却曾和朋友们去过一次崂山,游览了北九水一带风光。

  日前,郑振铎的哲嗣郑尔康说:“1956年7月,我陪同先父郑振铎同志到青岛休养,住的地点是在黄海路。记得是一幢三层米黄色小楼,我与父亲住在二楼,窗下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这里与八大关各条路很近,去第二海水浴场只需要五六分钟左右。父亲在青岛名为休养,实际上只到过海水浴场几次,曾和朋友们去过一次崂山,游览了北九水一带风光,他没有时间游览,中山公园很近,也没有去过。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写作。8月中旬,我因为学校开学,先回了北京,父亲则还在青岛住了半个多月,9月份才回到了北京,他在青岛住了两个月。又道:“1991年我因心脏病也在青岛疗养院疗养了一年,住在临淮关路1号疗养楼,对面是临淮关路2号楼。1955年曹禺来青疗养时住在这里,当时我曾同赵星火一起来访问过曹禺。我在疗养的一年里认识了许多医护人员,老的医护人员回忆,当年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疗养人员旅游,多半是去崂山,记得同郑振铎一起去游崂山的有著名诗人、翻译家冯至等人;医护人员说,1956年在青岛疗养院疗养的文化名人还有汪静之、沈从文等人。”

  郑振铎(1898—1958) 号西谛,原名木官,字警民笔名宾芬、郭源新。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19年11月,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创办《新社会》,宣传“五四”新文化思想。1921年到上海,先后主编《时事新报》的《学灯》和《文学旬刊》。并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1927年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后曾在燕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后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以后,郑振铎在“孤岛”停留了四年,期间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着一件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绝对无法估量其价值的重要活动:将那些珍贵的古籍善本、民族文献从战争的劫火中抢救出来。1949年从上海经香港到北京,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10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前苏联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纳什地区上空而遇难殉职。

  郑振铎一生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插图本)、《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西谛书话》《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郑振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研究也做出巨大成绩,在他主编的《世界文库》中有由他本人校点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金瓶梅词话》等。解放后由他主持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和《忠义水浒传插图》。著有《水浒传的演化》、《三国志演义的演化》、《水浒传的续书》、《岳传的演化》、《明清二代的平话集》、《谈金瓶梅词话》、《嘉靖本〈三国志演义〉的发现》等专论古典小说文章多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