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京师图书馆
辛亥革命网 2014-06-20 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致忠 查看:
鲁迅先生与京师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有密切的关系。京师图书馆从开馆立舍至于落户,据《鲁迅日记》中记载,都留下了鲁迅先生深深的脚印。在洽办移交文津阁《四库全书》的7年时间中,饱含了鲁迅先生的心血。
本文作者深悉我国近代图书馆界的这几件大事,在以文笔追踪文脉的学家视角中,将一段文化感怀娓娓道来,让人品鉴,令人回味……
京师图书馆于1909年9月9日正式成立,1912年4月26日,随同政府迁移北京的教育部开始办公,并接管了京师图书馆。5月委任江瀚为馆长。这一年的8月20日《鲁迅日记》(以下简称《日记》)载:“上午,同司长并本部同事四人往图书馆,阅敦煌石室所得唐人写经,又见宋、元刻本不少。阅毕,偕齐寿山游什刹海,饭于集贤楼。下午四时始回寓。”
1913年2月17日,《日记》载“午后,同沈商耆赴图书馆访江叔海,问交代日期。”江叔海即江瀚,问他交代日期,是指江瀚已决定调任四川盐运使,什么时候可以安排交代馆务。3月6日《日记》又载“下午同沈商耆往夏司长家。”第二天午后又“同沈商耆赴图书馆,商交代事务。”足见这段时间为京师图书馆事务鲁迅是很忙了一阵。江瀚去职后,馆职则由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兼摄。鲁迅与京师图书馆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寻找新馆舍
1913年10月29日,教育部训令社会教育司:“查北京图书馆创自前清,曾经学部奏定地址,嗣因鼎革,未及开办。民国肇造,日不遐给,因京城图书馆系举国观听,姑就旧藏书处暂行开馆。今国家粗定,不能不谋所以进行。仰社会教育司,转饬北京图书本馆,暂行停止阅书。兹派本部佥事周树人、沈彭年、齐宗正,主事胡朝梁、戴克让前往,会同该馆馆员王懋鎔、乔曾劬、秦锡纯、雷瑜、孙豚、王惠醇、杨承煦,迅将所有收藏图书按照目录检查,装箱封锁。其存款帐册,亦应逐一清理,悉交周树人等接收报部。该馆人员务宜交代清楚,以便迁移,听候改组。该部员等,务宜设法进行,勿得疏忽贻误。是为至要。此令。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部令。”
就在部令下达的这一天,鲁迅则“在部终日造三年度预算及改组京师图书馆事,头脑岑岑然。”(1913年10月29日《鲁迅日记》)。11月1日《日记》载:“午后同夏司长往什刹海京师图书馆”。这次举动旨在停止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办馆,故鲁迅等谨遵部令与京师图书馆馆员通力合作,对书籍分别部类,编列号数,刊印标签,逐册粘贴,依序陈列,以便收发检查,并待搬迁和改组。
既然停止在广化寺办馆,那就有个另择馆舍的问题。为寻找适当旧有建筑作为京师图书馆馆舍,鲁迅花了不少心思,并躬自进行考察。1915年《日记》继载6月1日“午后往国子监南学”;21日“下午同戴芦舲往南学”;8月20日“午后往方家胡同图书馆”。这都是鲁迅为京师图书馆寻找考察新馆舍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