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赵望云:抗战中的“画界一士卒”纪事

辛亥革命网 2013-12-12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李满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上世纪30年代,画家赵望云因其画作为生民立命,受到读者广泛赞誉。冯玉祥将军也极其欣赏,亲自为其画作配白话诗,在海内外传为佳话。

赵望云的画作《待援者》

  赵望云(1906-1977),现代画家,河北束鹿人。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之一。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在上世纪30年代,画家赵望云因其画作为生民立命,受到读者广泛赞誉。冯玉祥将军也极其欣赏,亲自为其画作配白话诗,在海内外传为佳话。

  筚路蓝缕的画家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了东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悲愤至极的赵望云,以深深的道义感,行走华北平原、长城内外、塞外草原、泰山脚下、大江南北及大西北黄河源头,深入农村民间,旅行写生。他以画笔记录贫苦百姓遭受的深重灾难,以画作表现祖国大地的千疮百孔……

  1932年底,他应《大公报》之邀,为该报特约旅行写生记者,开始了旅行写生记者的生涯。怀天下之苦人,求笔墨之生动。他先从最熟悉的河北农村开始,徒步行走,开始田野采风,奔波于村边地头去写生,再现当时农民的疾苦和呻吟,再现不愿做亡国奴人们的挣扎和呐喊。从1933年早春2月至初夏6月,整整5个月,足迹遍布冀中农村15个县的乡村。《大公报》开辟“赵望云农村旅行写生”专栏,分15辑连载,共发表130幅作品,每一幅画都深深地刺痛打动了国人的心,赵望云也获得了平民画家的称号。

  这一年夏天,赵望云第二次应《大公报》之约,沿着正在修建的陇海铁路旅行写生。他从连云港开始,途经江苏、山东、河南三省100多个县,行程上千公里,最后在8月中旬到达陕西潼关,陆续在《大公报》发表作品30幅。赵望云平均每天发表写生画作高达一幅,其勤奋辛苦可见一斑。

  1933年9月1日,天津《大公报》将赵望云周游河北冀中平原写生画作集结出版。赵望云在“自序”中写道:“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种生活上的责任。此后,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作终生生命之寄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