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的《每日译报》

辛亥革命网 2013-09-05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朱少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7年11月12日,申城沦陷,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原先在沪出版的各种报纸,除了日伪的《新申报》之外,差不多都因为环境险恶而被迫停刊或

《每日译报》报头

  1937年11月12日,申城沦陷,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原先在沪出版的各种报纸,除了日伪的《新申报》之外,差不多都因为环境险恶而被迫停刊或搬迁。

  但《每日译报》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每日译报》由英商大学图书公司孙特斯·斐士和拿门·鲍纳担任发行人,挂着洋商招牌,但他们只领干薪,不过问具体办报事务。

  其实,《每日译报》由夏衍、梅益和姜椿芳出面发起创办,聘请原《申报》编辑钱纳水为主笔,又聘请王纪华为经理,由张宗麟担任董事长。实际上,它是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并且得到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协助,梅益、王任叔、恽逸群、杨帆等负责编辑工作,钱杏邨、于伶、钟望阳、陈望道等主持副刊或专刊,姜椿芳、林淡秋、胡仲持等参与翻译工作……

  鲜明的进步立场

  《每日译报》初为四开小报,不久扩成对开大报,并且始终坚持选择有利于抗敌的稿件,如1938年6月3日译载美国记者斯诺的文章《在日军后方的八路军》,叙述八路军同日寇交战数月后,已经成为中国最强的一支军队;同年8月23日译载斯诺夫人的文章《华东战场上的新四军》,报道新四军英勇作战,在敌后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该报及时向广大民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如从1938年8月23日起连续登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全文(同年9月4日出版单行本);同年11月27日登载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国共两党同志书》等。该报对汪精卫等叛国投敌的行径予以严厉谴责,如1939年4月6日发表《声讨汪精卫及其奸党》,呼吁对汪精卫及其党羽都以叛国通敌罪论处,并且肃清与之遥相呼应的内奸。

  该报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迅速予以揭露,如1938年6月15日报道,日机狂轰滥炸广州平民区,炸死、炸伤8000多人;同年5月11日报道,日军在大同成群结队闯进当地居民住宅抢劫,强奸妇女;1939年4月13日发表社论,指出日军在华北采取毒化政策,将鸦片像蔬菜、鱼肉一样放在市场公开出售,欲诱使人们吸毒,这比武力侵略更为恶毒。

  另外,该报还译载了国际著名人士杜威、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和罗素等发表的联合声明:“因为看到对于东方文化的狂暴的摧残,为了人道,为了和平和民主,我们提议:所有国家和人民都起来自动地抵制日货,不卖和禁运军火原料给日本,并与日本停止一切有利于日本侵略的政策合作;同时并尽可能援助中国从事救济与自卫,直到日本从中国撤退所有军队和放弃其侵略政策为止。”

  《每日译报》的“特讯”、“专电”,常报道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和前线战况,这些都是在上海租界别的中文报纸上难以看到的。该报除了登载新闻、特写、社论外,为了联系各阶层群众还陆续推出“星期评论”、“时代妇女”、“职工生活”、“书报评论”、“社会科学讲座”、“青年园地”、“戏剧电影”、“儿童周刊”、“科学知识”、“语文周刊”等专刊及“爝火”、“大家谈”、“前哨”、“上海读物”、“文艺通讯”等副刊,并增出冯宾符主持的附刊《译报周刊》(曾印行“新四军特辑”,登载叶剑英的《日军跳跃战和中国的应付》等重要文章)。该报由于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消息准确,编排新颖,颇受各界欢迎,每期发行量曾达三万份,有时上市不到一个钟头就被读者抢购而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