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史志文献著作家王定安(3)
辛亥革命网 2013-06-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曾子家语》6卷18篇。世存有光绪十六年(1890)金陵刻本。据王定安《曾子家语·叙》称,撰《宗圣志》以后,“复以余闲,旁搜载籍,得五万余言,仿宋薛据《孔子集语》例,编为24篇,谓之《曾子集语》”。
王定安《曾子家语·叙》云:吾尝读《南丰曾氏族谱》,载曾子裔孙汉关内侯据,遭王莽乱,始迁豫章,是为南迁诸曾之祖。宋欧阳氏固已疑之,以为据姓名不见于年表,其世次久而难详。至于始封、得姓亦或不真其说允矣。然据虽不载正史,自宋以前南迁诸曾固已奉为不祧之祖矣。昔二帝三王,其先皆出于黄帝,史迁(《史记》,司马迁)所叙世次或多刺谬,彼固亲见《世本》诸书者,而猶如此,盖年代荒远,载籍多缺,疑事勿质,未可定其是非也。
光绪庚寅(1890年)之春,定安客金陵(今南京市),宫保威毅伯公(曾国荃)以明吕氏所为《宗圣志》若干卷,嘱为重刊,定安披读至再,所述曾子言行颇多星漏且不详,所本盖沿明人臆断锢习蕪杂不復成章。因另撰《宗圣志》二十卷,复以余闲旁搜载籍,得五万余言,仿宋薛据《孔子集语》例,编为二十四篇,谓之《曾子集语》,既卒业呈宫保曾公,公谓《大戴记》所録曾子篇目名义複沓甚无谓,爰倂其十一篇为六篇,又芟唐以后书若干条萃为十八篇,以復班书《艺文志》之旧,且曰吾衡阳湘乡诸曾,皆来自江右,其为曾子苗裔与否不可考要,其祖汉关内侯载诸往牒子孙世守,由来久矣。今请名曰《曾子家语》可乎?定安唯之,而无以易也。昔孔子没,其子孙守其遗书藏之家,号曰“家语”,秦昭王时孙卿入秦,以孔子之语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百余篇献之昭王。始皇焚书,而孔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不见灭。于是汉孔安国氏懼其久且湮也。次为四十四篇值巫蛊兴未上,其后戴圣氏以曲礼不足,乃取《孔子家语》裨益之,总名为《礼记》而已,见《礼记》者,则除《家语》之本篇今世所传,王肃本者或以为伪讬。然其网罗旧闻何可废也。夫书阙有闲矣。后之人于茫茫坠绪中掇佚补亡,存什一于千百苟有録也,皆足贵也。况曾子为孔门高第,书之存于今者至累牍而不已,则以家语续孔子之后,又孰得谓之僭乎?遂书此以为序。光绪十六年岁在庚寅秋九月,东湖王定安谨撰。后来他根据曾国荃的建议,改《集语》为《家语》,将24篇合为18篇,“以复班书《文艺志》之旧”。《曾子家语》所辑资料是历代所辑《曾子》中最全的。王氏采纳唐以前古籍97种,摘引资料除《大戴礼记》中的10篇与《王言》、《曾子问》及《孝经》、《大学》外,录自经、史、子、集及纬书等180余条,可以说“括囊以尽”。著名教育家蒋伯潜(冯雪峰、朱建新、张垄等都是他的学生)评论说:“凡所引必注明出处,原书有异本者,不臆改。采用善本,必注明此本之故。同一条并见于二种以上古书者,以较古之书为本文,较晚之书为附录。其搜集之广,采录之慎,远在汪晫之上。”此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曾参的家谱宗志。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鹿辉世著录略云:“《曾子家语》六卷(清光绪十六年刊本)。清王定安撰,曾国荃审订。据唐后书撰有18篇。全编引古书百余种。博而且精,读曾子者,当资考证云。”
两江总督曾国荃令王定安校刊明《吕氏宗圣志》,要求他根据《吕氏宗圣志》记载的曾子言行改编成《曾氏宗圣志》。《曾氏宗圣志》初修于明万历年间,此为三修。王定安“手加辨订,搜讨家碑记,自国朝以来,事实略备,乃悉变吕氏体例成书”。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100个大姓中,大陆曾姓占第38位,台湾占第16位。以曾参为先祖的曾姓后裔,除遍布全国各地外,尚有部分移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许多《曾氏族谱》都是直接参考王定安的《宗圣志》续修。如《滕县曾氏续修族谱》在谱跋中就明确注明“《曾子宗子世系表》据王定安《宗圣志》卷四《世系》整理。”现存《曾氏宗圣志》20卷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南京刻本。据《中华姓氏网》第11094条信息记载:《宗圣志》20卷6册,(清)曾国荃修,王定安编,清光绪十六年(1890)南京刻本。中央民院、日本均有收藏。王定安:《宗圣志》序(摘):《宗圣志》者,明万历二十三年,曾子裔孙,翰林院五经博士承业始为是书。崇祯二年,海盐吕兆祥续修之。今太子太保威毅伯曾公国荃总制两江,南宗曾氏自江右邮寄《吕志》,请重梓以永其传。曾公嘱定安校订,盖自崇祯迄今二百五十余年。宗裔之袭代,典祀之增加,林墓祠庙之兴替,祭田户役之存没,皆阙焉无考乃白。曾公檄桐城洪州同恩波赴嘉祥宗圣故里,与翰博曾君宪祏搜讨家乘、碑记,而山东抚帅宫保张公曜,檄济宁州牧蹇君念猷、嘉祥县令陈君宪襄,其役三月而往,七月而归,于是入国朝以来,曾氏事实略修,而《吕志》所载曾子言行既多疏漏,其体例複沓无足取,乃悉变其例,嘱丹徒陈明经庆年依类编之,採之诸《吕志》什不及二三。至于世系邑里,伪讬臆撰舛戾殊多,安定手加辨订,赝者纠之、漏者补之。书成凡二十卷,又别为曾子家语十八篇。自光绪十六年二月嘱稿,十二月竣事。而曾公已于十月初二日薨逝,惜乎!未观阙成也。偶尝论之,人之通塞毁誉,命也。智愚善恶亦命也。
曾氏自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奉诏归山东嘉祥县守墓、庙,曾公质粹嘉靖十八年(1539年)受封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其后族裔被皇家认定圣裔,体例如孔、颜、孟氏。其时三氏均有《志》,独曾氏未有。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翰林院五经博士曾公承业始创修《宗圣志》成书(后称“创志”)。至崇祯二年(1629年),海盐吕兆祥续修(后称“明志”、“吕志”)。延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湖南曾公国荃再次续修,请东湖王定安编辑,光绪十六年十二月成书(后称“清志”),在金陵刻板印刷,为线装、共六册。至此,《宗圣志》定版至今,未再有续修。清志全书规制严较,引用文献甚富。卷首有王安定序、卷末附录明万历初修《宗圣志》序二首(姚思仁、焦竑)、明崇祯续修《宗圣志》序二首(孔胤植、吕化舜)。阅此一书,曾子之生平事迹、曾氏之世系传承,以及历代祀典、林墓兴废等皆略备,可称曾子资料之大全。编者王定安先生不偏不倚、不臆断的史家风范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1968年由台湾“宗圣奉祀官”曾宪袆先生主持,台湾印务书馆出版影印版。1989年7月山东友谊书社出版影印版。几次重版均按清志原样付印,也未经整理。至1993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整理重版,此次重版将清志收编到《曾子校释》中,由贾庆超先生主编,全书用简体字印刷,并加了标点符号。
日前,以“庐陵曾子文化研究会”名义,由吉安市宪祈、德安县令金家先生整理再版的《宗圣志》,为独立成书,使用简体字印刷,加注标点,便于现代人阅读。
上图: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国荃重修金陵版线装古籍——《宗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