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巨子张元济

辛亥革命网 2013-05-31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赵晓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祖先以藏书、刻书闻名于世。家学渊源使张元济自幼耳濡目染,1885年考取进士,被选为翰林院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祖先以藏书、刻书闻名于世。家学渊源使张元济自幼耳濡目染,1885年考取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先后在朝廷多个部门任职。

  ◆保护版权◆

  张元济是较早接受西方文化的清代学者。他学习英语,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学说,并创办通艺学堂,培养翻译人才,是维新运动的积极力行者。戊戌变法运动中,张元济与康有为同日被光绪皇帝接见,提出多项政治改革主张。

  戊戌变法失败后,张元济被革掉一切职务。同年,张元济离京南下来到上海,不久即被聘为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译书院院长。任职期间,主持排印严复译《原富》等书,同时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两个第一:第一次在书的版权页上注明“版权所有,翻译必究”字样,首开我国版权保护先例,这也是现在我国出版界把印有著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名称、定价等页码称为“版权页”的肇始;而在出版《原富》过程中,跟译者严复探讨版税问题,除书稿费之外,再付两成版税,这是中国近代实行版税制度的第一则案例。

  ◆出版教科书◆

  1901年张元济辞去南阳公学职务,加入商务印刷馆。他提出了“勿标讲求西学之名”,反对教育上的全盘西化,认为要采用西方的各种学术和我国的国民素质、习俗、宗教、政体等结合起来编新的课本。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是张元济编辑教科书的主导思想。在他的努力下,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中国历史教科书》、《共和国课本新理科》、《最新格致教科书》等一系列教科书。直到1949年,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占全国市场的五分之三。教科书的成功出版为商务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可观的利润,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编印新教本的同时,为了传播新知、沟通文化,张元济一直致力于引进西学、介绍新知,精心选择、组织翻译出版了一大批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其中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影响尤为广泛深远。与此同时,林亚泉等一大批科学家和学者,也在他的组织引进下,翻译出版了大量科技著作,是当时学习介绍西方知识的一个高峰。   

  张元济带领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工具书。1915年,我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我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此外,商务印书馆还编辑出版了十多种在民众中有广泛影响的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妇女杂志》、《学生杂志》等。推出《帝国丛书》、《政学丛书》、《商业丛书》、《战史丛书》等一系列介绍西方情况的丛书。同时他还主持编辑了《东方杂志》、《绣像小说》、《教育杂志》、《小说月报》等顺应时代潮流的刊物。在20世纪初的新旧文化更替过程中,商务印书馆成为传播新学普及新知的重镇,被视为“五四之源”。

  ◆保护古籍国故◆

  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张元济根据时代的需要,适时地调整了商务的出版方针,把出版重点从新知新学的普及传播转向国内外最新学术著作的出版与古籍的影印。他本人的主要心血和精力则逐渐集中到古籍的抢救、整理与影印上来,其整理的《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至今仍是海内外古籍工作者常备的基本文献。

  为了保存古籍善本,张元济专门出资建设涵芬楼。1926年,经张元济提议又成立了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东方图书馆到1931年时,其规模居国内图书馆之首,被称为东南图书馆巨擘。不仅有中国古代的善本珍藏,也有大量的新书和外文书刊,尤以教科书最多最全,是收藏晚清以来教科书最齐备的图书馆。1939年他又和友人一起创办了私立合众图书馆,成为后来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前身。张元济竭尽全力搜寻、整理、出版古籍,兴办图书馆、藏书楼,对保存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做出了贡献。  

   ◆推动新知新学◆

  张元济入主商务印书馆伊始,即聘用了一批有新知识结构的年轻知识分子,以一种开明开放、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学术情趣,广集人才。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记载:1920年到1922年间,陆续进馆的就有陈布雷、谢六逸、郑振铎、周予同、李石岑、王云五、竺可桢、任鸿隽、陶孟和、顾颉刚等,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中国文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宗师。商务印书馆也因此和五四时期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一样,成为“各方知识分子汇集的中心”。

  作为“出版商人”,张元济虽然也言利,但他总是将“义”放在首要位置。他的编辑原则十分明确: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的书一定要出,于国民无利甚至有害的书坚决不出,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时图书市场充斥着如《星期六》之类专迎合低级趣味的小报和杂志,他是从不肯为了赚钱去编辑出版这些荒诞低级、黄色淫秽的书刊的。他始终把图书质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仅在编辑工作上精益求精,并且也不惜花高金去寻找高质量的译本。

  1903 年,商务印书馆即尝试实行公司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基本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同年引进日本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金港堂的 10 万元资金,并确立了合资原则,即“以我为主,你分红利”,确保了商务股权的主体地位。同时张元济确立的“大出版”观念,兴教育办产业,开办多家学校和文具、仪器、玩具制造厂,使商务从单一的印刷企业扩张为中国最大的集编译、出版、发行为一体的文化企业集团。商务在张元济的手中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