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宦赵尔巽与青岛的源缘(4)

辛亥革命网 2013-05-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后,清宦赵尔巽担任清史馆馆长一职。赵尔巽一生中最致得可圈可点的事情就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有两件:一

  此外,档案中还有南洋火臣·两江总督魏光焘、署两广总督岑春煊、兼署湖广总督端方、工部尚书吕海寰、商约大臣盛宣怀等密陈筹议日俄战争对策,分析日俄战争形势、密筹收回东三省及日俄停战后拟办善后事宜等问题的奏折和文电。其中魏光焘等人关于密陈日俄战争对策的奏折抄件,是在日饿双方磨擦濒仍,战事已在进行,但双方尚未正式宣战之前即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奏呈的。折内指出朝廷“降中立之诏,守局外之例,权宜应变”是行不通的,“惟默观近日时局,岌岌可危,有非中立所能避免者”。接着魏光焘等以日本吞并朝鲜和甲午战争之例,论述了侵略者言而无信之后指出“盖霸因举动专尚势力,不尚信义,自古皆然。”“此次战后,无论孰胜,皆糜费万万,流血所得之地,恐将以东省不在局外,中国已弃置不顾,俄可谓得之于日,日更可谓得之于俄,而非得之于我也。俄胜,固明目张胆不为我有,复有何说向之索还。”

  赵尔巽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他的平生历史档案资料,足证留下这批档案是十分可贵的,其史料价值可见。

  3、清史馆馆长、《清史稿》主编赵尔巽。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对青岛的清朝遗臣,分外垂爱。后将居青的遗老有徐世昌、李经羲、李家驹、周学熙等人均被召用。1914年3月,赵尔巽被袁世凯召为清史馆馆长。上任之前,并要赵通知时居青岛火车站为邻的同僚于式枚与刘廷琛,召其进京担任清史馆的副馆长。他那里知道刘廷琛和于式枚两人正在忙碌搞复辟清室活动,发誓不肯做“贰臣”。赵尔巽只得独自悻悻独自赴任。《凌霄一士随笔·赵尔巽于式枚刘廷琛各有其志》云:“袁世凯设清史馆,聘赵为总裁,并以于式枚、刘廷琛副之。……赵得函至,颇欣然乐就。即访于,询其就否,于不答,先问公意如何。赵谓当视君与幼云意见为从违,如二君允北上,亦当勉为一行。于乃曰:‘既如是,公可先询幼云肯就否,某将以幼云之意见为意见。’盖明知刘必不肯就也。赵旋往访刘,刘以父与赵为同治甲戌会试同年,执礼甚恭。赵语以来意,并谓我辈均受先朝厚恩,今逢鼎革,所以图报先朝者,惟此一事,且修史与服官不同,聘书非命令可比,似可偕往力于此。刘昲然曰:‘年伯已视袁世凯为太祖高皇帝耶?历朝之史,均国亡后由新朝修之,今大清皇帝尚居深宫,何忍即为修史乎?年伯如以为可,则与袁世凯好为之,小侄不能从,晦若当亦不能从也。’赵犹再三劝驾。刘曰:‘愿勿再谈此事,否则当恕小侄不接待矣。’赵太息而去。复往劝于,于亦固拒之。赵遂独受袁聘北上。袁慰之曰:‘得公来此,事可成矣。固知公不忘先朝也,晦若、幼云未免拘执太甚,听之可耳。’”

  1914年3月9日,袁世凯正式批准成立了清史馆,馆址设于北京东华门内。袁世凯政府发布公告称:“大清开国以来,文物典章,灿然具备,远则开疆扩土,有关历史之光荣;近则革故鼎新,尤重贞元之绝续。迨共和宣布,让德昭垂,我中华民国特颁优待条文,允彰崇德报功之典。特是记载尚缺,观感无资,及兹文献未湮,徵求宜亟,应即如所请,设置清史馆,延聘通儒,分任编纂,踵二十四史沿袭之旧例,成二百余年传信之专书,用以昭示来兹,导扬盛美,本大总统有厚望焉。”赵尔巽到京以后,人说他没有节气,他却解嘲的说:“过去做清朝的官,今天写清朝的事,咱们写清史最合适。”他上任以后,聘清朝遗老、著名学者柯劭忞、缪荃荪等100多人,工作人员200多人,名誉职位300多人,组成纂修班子,开始即主持清史稿之編撰工作,馆設东华门內,广聘海內通儒,负責撰述,煞費苦心。编修清史进值军阀混战,国力衰微,经费极为紧张,特别是1917年后,费用几乎到毫无着落的地步。赵尔巽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业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诿卸”。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军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历经十六年,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这乃是其生平可值得一提的事。《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略云:“《清史稿》五百三十六卷。书首有赵尔巽序略言:‘尔巽承修清史十四年,可惧,既非史学之专长,复值时局多故,辞谢不获,勉为担荷。今史稿之刊,并非成书。刊书校刻记有金梁为之,言此书并未敢为定稿。’当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时年83岁。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赵去世后,由柯劭忞代馆长,始成刊行印刷之责。但非完书,只可作为清代史料使用。”

  “国可灭,史不可灭。”这是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前代灭亡之后,继起的一代即组织人力为前代修史。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被迫退位。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了清史馆,着手编纂清史。1914年3月9日,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批准成立清史馆。馆址即设于北平东华门内,延聘汉军正蓝旗人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为馆长。赵尔巽要守节起初不愿就任,袁世凯劝以修清史乃歌颂大清功德之事,正遗老所当效力之处,赵尔巽乃出任清史馆馆长。

  为了在动荡中稳定东三省局势,免受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赞成共和的影响,赵尔巽与袁金铠等人密谋成立“奉天国民保安会”。在奉天各界代表会议上,奉天巡防军统领张作霖在会场内外密布武装人员,甚至公然掏出手枪压制要求宣布东三省独立、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党人,胁迫代表们就范。赵尔巽在张作霖枪杆子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奉天保安会,他本人“当选”为会长。张作霖保驾有功,当上了军事部副部长,并将所部二千多人开进省城镇慑民众。由于赵尔巽与张作霖这种特殊关系,后来《清史稿》缺乏经费时,张大帅提供了巨额捐款。赵尔巽死后,张作霖根据赵尔巽生前建议,续聘柯劭忞兼代清史馆馆长,委派袁金铠督率刊印、管理经费。奉天保安会成立之後,赵尔巽电告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邀功。这时,控制东三省局势的赵尔巽与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保持极为密切的关系。东三省在赵尔巽的控制之下,当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已升起五族共和的旗帜之后两个月,最后一个迫于形势不得不降下大清的黄龙旗,但他心中的黄龙旗至死也没降下。

  1912年2月清宣统帝宣布退位,赵尔巽的心腹谋士、保安会参议总长袁金铠代赵尔巽草拟的“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在外交上也是只承认大清帝国与各国所订之条约,其他“概不与闻”。随後赵尔巽、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周密策划,对奉天乃至东三省全境的革命党人和无辜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据当时的报告称:“前后为赵尔巽、张作霖等肆意残杀同胞人达数千以上,及集合各要地进退维谷者不下数万人,乃赵尔巽犹派兵剿捕,日事搜杀,军队所至,殃及妇孺,灭绝人道,至此已极。刻虽赞成共和,实为民军公敌。”为效忠清室而血腥屠杀革命党人和无辜平民的赵尔巽,于1914年受袁世凯之聘,出任清史馆馆长。醉心于恢复帝制的袁世凯想藉清史馆延揽胜朝遗老、山林隐逸之士,争取他们的同情与支持。而赵尔巽则想通过纂修清史,以示不忘先朝隆恩,树起心中的大清黄龙旗。赵尔巽的心腹袁金铠也进入清史馆,“总理史稿发刊事宜”。袁金铠又荐介金梁任校对。这样的建馆宗旨和这样的人事关系,已经决定了《清史稿》未来的政治面貌。作为存史资料来讲还是应肯定《清史稿》的价值。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