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家宋君复与青岛第一体育场(3)
辛亥革命网 2012-06-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3年6月末,由宋君复倡导,并在其大力参与下,青岛兴建了中国第一座“奥运样式”建筑——青岛第一体育场。它于1932年2月16日始建,1933年
1933年10月,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第一体育场举行
一场洪水把太原的承办权冲掉了,青岛市政府特批了760公亩土地,体育场观众容纳人数为15000人,目标锁定华北之最,限期三个月完成。
当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迎接运动会,召集了教育、工务部门设计人员及体育专家,商议筹建青岛市体育场事宜。宋君复在筹建体育场的商讨会上,展示了携带回来的洛杉矶体育场图样,几经讨论研究,决定采用洛杉矶体育场的样式修建,青岛体育场按此图样四分之一的比例缩建。场址选在山清水秀的汇泉村前,体育场建成后枕山抱海。
体育场建成后,沈鸿烈在体育场北门楼题名“青岛体育场”,并刻碑石镶嵌在城墙上。
与当时国内其它体育场相比,青岛第一体育场从设施到容纳观众的人数(15000人)都居于前列,而且建筑形式别具一格,巍峨的正大门三层楼与四周的城墙式围墙,如同一座古堡,是体育场的经典之作。从此以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中国再没有出现过像青岛第一体育场这样的“奥运样式的体育场”。建成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1933年7月,恰逢第17届华北运动会要在青岛举行,青岛体育场建成后,立即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场。此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刘长春以辽宁选手的身份,在青岛第一体育场参赛,夺得100米、200米两项冠军,证明他的确达到了国内短跑“顶尖”水平。刘长春在东北时就是宋君复得意学生,他几次到青岛参加比赛和训练,也显示了宋君复对他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