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家宋君复与青岛第一体育场(2)

辛亥革命网 2012-06-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3年6月末,由宋君复倡导,并在其大力参与下,青岛兴建了中国第一座“奥运样式”建筑——青岛第一体育场。它于1932年2月16日始建,1933年

     田径赛场内部安排长105米,宽70米的足球场,各项田赛场地均配置其中,标准400米跑道为兰曲式,弯道6条,直道8条,跑道外为草地及看台。

     看台外圈长590米,内圈长为540米,配置东西向对称观众坐席15级,每级高0.42米、深0.75米,可容纳观众1.5万人以上。看台为砖墙承重的混合结构,看台下供运动员休息之用,计有运动员休息室32间、浴室4间,男女厕所共8间。

     看台东西两面分设司令台和贵宾席,贵宾席可容纳近百人。体育场设观众入场门11个,运动员入场门2个,看台内圈中设运动员出入口4个,做到了观众与运动员的分流。

     体育场大门为三层,第一层为大门通道;第二层为会议室;第三层为办公室。入场门为2个拱形门,门楣用崂山花岗石,墙面饰以水刷石。场内引自来水浇灌草地,用明沟和雨水管解决场内的雨水排放。

   

  青岛拥有第一个体育场,有两个无法绕开的重要历史人物,一个是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一个是山东大学体育教授宋君复。这里先说宋君复。1932年,在张学良的资助下,时任东北大学体育系教授宋君复,作为教练带领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运会。宋君复是个有心人,时刻心想振奋中国的体育事业,在美国期间,考察洛杉矶奥运会的体育设施,回国时带来洛杉矶体育场的图样、资料和照片。

  青岛体育场一建成,就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场,此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1932年下半年,宋君复调任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体育主任,同时兼任华北体育协会常务理事、青岛体育协进会负责人。是年6月末,由宋君复提供图纸,耗资19万余元费时4个月的青岛第一体育场在汇泉湾建成了。

  1932年10月在开封举行的第16届华北运动会上,作为第16届华北运动会青岛代表团教练,宋君复还担负着市长沈鸿烈安排的一个任务:把17届华北运动会的帅旗扛回青岛,争取第17届华北运动会来年在青岛举办。当时的青岛是直辖市,之前从来没有举行过全国性的大型活动,青岛市政府想借此机会完善城市功能。可是,主办方还是把举办权交给了山西太原。1933年夏天,山西突然发大水,到了7月份,太原城的大水还是没有排出去。1933年10月,华北运动会没有在山西太原,反而是在青岛拉开了帷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