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慈善事业的春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
辛亥革命网 2008-12-04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菲 陈菲 张景勇 查看: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题:迎接慈善事业的春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
新华社记者李菲、陈菲、张景勇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数亿人民的慈善之举让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新的时代。
“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这样评价。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成就斐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慈善组织、公民日益增强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
“原来是‘被遗忘角落’,现在已成为‘社会焦点’。”已在山西省太原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了30年的梁克,对我国慈善事业之变感触深刻,“30年来,福利院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中国的慈善观念日益兴起、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慈善事业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历次重大灾难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捐款捐物,在全社会倡导文明互助之风。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详细列出了一个个“第一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事业”第一次被明确写进党的重要文献;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的要求;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5年3月,国务院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
民政部门承担起了管理、指导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责。2005年11月,民政部在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首次明确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为推动慈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9月,以福利彩票、慈善和社会捐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以及儿童福利四方面工作为主要业务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正式成立。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成立,意在进一步推进与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是意义深远。”首任司长王振耀表示。
“‘慈善事业促进’6个字首次成为政府部门一个司的名称,这也说明政府希望强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决心。”这个司主管慈善和社会捐助的处长郑远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