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风情(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俊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一楼一底石库门,有时十户住里面”。石库门房子,里弄的样式之一,是老上海最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如果说有什么能很好展现出老上海市民

 图2:庄严而别致的石库门。时光飞逝,曾经发生在这石库门里的一切,转眼间都已变成了人约黄昏的故事。

         走进石库门房子的内部,虽然布局上错落有致,颇有江南民居的风格,但是那种因为对空间利用的强调总是避免不了一种油然而生的局促感。早起的石库门建筑规模不大,大多在10-30个单元,有三间一厢、两间一厢或五间两厢(简称三开间、两开间和五开间)。民国初期,石库门多以单开间居多,房屋面积只约早期石库门的25%左右。这种后期的石窟门更加紧凑、实用,房价也在适度降低。因此,它也更受到人们的欢迎,筑规模大大扩展了。在后期石库门取得优势的时候,另一种档次更高的里弄——新式里弄出现了。新式里弄的“新”处是,它丢掉了石库门特有的天井、高围墙、门楣等标志,多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增添了客房、厕所、浴缸等新设施,更加讲究通风和卫生。不过这种新式里弄,只属于上海一部分提高了消费水平的居民的选择。

        里弄住宅是近代上海分布最广泛的民居群,在近代大约有70%的上海人居住在这里。他们大多为中下层的华人。不过,他们的身份并不都是房子的主人,更多的是在上海谋生的租客。因为近代上海的发展引起了住房紧张,房子成了稀缺资源。房主将房间隔成一个个小间,然后对外出租。原本独居样式的石库门变成了多户合租的大家庭。

        里弄人家的生活别有一番特色。走进里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弄堂的晾衣竿上杂乱挂着的衣服。走在衣服底下,耳边会不时地响起地道的上海人说出的地道的“啊拉”话,还有由叫卖声、妇人的吵闹声以及杂七杂八声音组成的弄堂交响乐。在没有卫生间和煤气的石库门里,每天清晨,你都会看见家家户户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出石库门,倒马桶,生煤炉。在夏季的夜幕降临的时,弄堂里总会团团聚上几个里弄的女人们,一起演绎着“每日弄堂新闻”的必备节目。在这狭窄、拥挤的弄道里,人们之间的交流比往日更加的频繁了。今天迎面相笑的邻居,或许明天因为某个妇人的搬弄是非,就会反目成仇。在这里,胶揉着和谐与冲突的气氛的里弄,有时会让人感觉有点压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