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美丽挡不住(3)

辛亥革命网 2011-10-03 00:00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邹大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剃头、理发到美发,尽管说的都是对头发的打理,但是打理的内容却有大不同,名字的变化折射出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头发、对发型

  崇尚发艺在2003年刚成立的时候,就请一家软件公司专门根据其流程开发了一套全面的管理系统,范围涉及财务及货品管理、员工管理、VIP客户管理等。同时,他们还在各家店里装上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如今,王磊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随时参看崇尚发艺各家分店的情况,甚至,在家里他也可以随时了解公司每天的经营状况。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理发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管理已经离不开IT系统了。”王磊举例说,比如,理发企业通常都有会员卡,这些会员卡能在各个分店消费,没有IT系统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还有,每个员工每天完成的工作,也必须借助IT系统来统计。

  以崇尚发艺的华威分店为例,该店现有80多名员工,其中有20多名发型设计师(主要从事发型的设计,而较少从事具体理发和烫发工作)、40多名技师(根据发型设计师的设计完成烫发、软发和理发),以及10多名辅助人员。

  “每位客人从入店到离店,通常要有多人为其提供服务,比如,先要由发型设计师进行发型创意,然后由技师完成设计,接着‘小工’为之洗头。”王磊介绍说,不同类型的服务收费不同,甚至同一类型的服务还会以VIP或者会员卡区别收费。而具体到每名参与服务的员工,还要区分客人是自己指定发型师服务的,还是前台安排的,因为被指定的发型师,奖励会高一些。“一张账单尽管看起来很普通,其背后涉及的环节却很多。”

  在没有引入IT技术的时代,员工的工作量统计只能靠“老板娘”的“记账本”,费时费力不说,准确性也打了很大折扣。而今天,在装上IT系统的理发店里,这些工作都由IT系统完成。每天闭店后,王磊只要打开电脑,每家店的营业收入、每名员工当日工作量和本月累计工作量、员工应得奖励等都会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如今,已经正在筹划将分店增加到6家的崇尚发艺,管理人员包括财务、IT系统、人力资源,以及后勤,总共不到10个人。可以说,正是IT系统带来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与崇尚发艺相比,四联的信息化之路稍稍晚了一些。去年5月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四联才上线了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也许是由于后发优势,这套系统的功能更丰富,管理范围也更全面,除了崇尚发艺已经应用的视频监控、财务、货品管理、员工管理等功能外,四联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一定的商务智能功能,各种各样的报表给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带来了很大帮助。

  “四联每个月都要向上级提交本月的经营情况,这个系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朱兴玉表示。谈及未来,他坦诚,下一步就是要把四联IT系统的功能用足用好。

  剃头挑子一头热

  理发行业算不上特别古老的行业。古时候,人们束发戴冠,并不需要理发。理发业的出现始于清兵入关。清朝定都北京后,要求全国剃头,从此有了“剃头”这个说法和“剃头师傅”的称呼,也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理发业。

  当时的剃头师傅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成为街头一景。剃头挑子的一头是红漆的长方凳,其中有几个抽屉放有围布、梳子、剪子 之类的理发工具,这是凉的一头;另一头挑着小火炉,上面放有一个盛有水的盆,这就是热的一头。这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由来。

  在城里,剃头师傅的这一形象一直沿袭到解放初期。那时,剃头师傅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老人、小孩服务,而开在比较繁华的街道两边的理发馆则为年轻人服务。直到后来的公私合营和合作社,这些剃头师傅进了理发店和理发馆,这一街景才淡出人们的视野。

  不过,在中国更广大的农村地方,剃头师傅存在了更长的时间。在成立公社后,他们的身份变成了社员,但他们仍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各家各户走一圈,为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理发。与北京的剃头师傅不同的是,那时的师傅已经没有挑子了,而只是背一个小箱子,箱子里装有剪子、梳子、推子等一些简单的理发工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