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装,告别森严的等级

辛亥革命网 2011-07-05 00: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吴瑕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封建王朝的灭亡,等级制度的消除,瓦解了中国坚如磐石的衣冠体制。民国迎来了一个长袍马褂和西装并行、服饰开放的时代。 ,民国新装,告别
 

  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妓女效女学生,女学生似妓女”,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封建王朝的灭亡,等级制度的消除,瓦解了中国坚如磐石的衣冠体制。民国迎来了一个长袍马褂和西装并行、服饰开放的时代。

  在中国,穿衣曾是一件难题。

  清朝末年,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为推行新政,曾提出变更服饰,收获的却是“马上打天下”的满清官员们的一片嘘声。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穿衣从来都是一个政治问题,与统治紧密相连,岂能说变就变。

  辛亥革命断送了清王朝,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对普通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改变莫过于男人剪辫、女人放足。而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也引发了服饰变化。

  民国元年,迁至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大胆地将西式服装引进中国,将燕尾服确定为大礼服,配有西式白衬衫、背心、黑领结、白手套及黑色高筒礼帽和黑色漆皮皮鞋。西装也被定为民国男子的半正式礼服,西服与背心、西裤构成三件套西装。由于洋装的原料多用进口呢绒,少用国产的棉布和丝绸,因此助长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而导致国产丝绸等面料滞销。不过由于西装面料很贵,当时社会上最普遍穿着的依旧是长袍和马褂,这也使得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于民初的政治社交场合。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西合璧的中山装诞生了。很快,中国男子服装演变成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三分天下的局面。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新的《服制条例》,国民礼服将燕尾服废除,而将袍、褂定为男子礼服。

  清末民初,女学兴起、女权运动也反映到了女子服饰上。从秋瑾式女人男装的装扮,到蓝衣黑裙的女学生制服,以及受留日女学生影响演变出现的束腰紧身、元宝高领、微露小臂的“文明新装”,女子服饰的发展冲破了封建樊篱对女子的种种规范。女子在实现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革命向前发展。

  西装兴起

  催生广州“洋服一条街”

  广东省工艺大师、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国屏告诉记者,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旧的东西死而不僵,新生的方兴未艾。人们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解放,但仓促之中,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辛亥革命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华在中华的传播影响,虽然已有人带头‘洋化’,但并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也就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尚。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为这种‘洋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周国屏指出,西装的流行是服饰洋化特点最明显的标志。民国初期,从政府官员、留学生、洋行职员到普通工人,都把西装视为不可或缺的标准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