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信息化发展大事记(1978-2007)(5)
辛亥革命网 1970-01-01 08:00 来源:比特网 作者:比特网 查看:
1999年
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珠海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龙行世纪《WPS 2000》成功上市;启动“红色正版风暴”创造软件销量100万套的奇迹。
2月3日,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产品销售许可,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版权的电子商务CA安全认证系统,并被成功应用于我国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上。
2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CNISTEC)正式运行。
2月,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成立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叶培大院士任主任委员,郭诚忠任常务副主任。
9月7日,信息产业部颁布《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
11月,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倡议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
12月23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任组长。并将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改名为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
2000年
中国第一套32X10G DWDM系统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在国内首次开发出OXC,OADM设备向国际电联提交中国第一个IP通信标准(ITU-T X.85)并批准。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
曙光公司推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国内第1家B2B电子商务网站--神州数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e-Bridge开通。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中国本土第一个系统级中间件Apusic J2EE应用服务器。
4月,用友推出第一套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第一套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和第一套真正基于WEB技术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网络财务软件V9.00(WEB)版。
6月,国务院印发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这是法规性的政策,主要规定了政策目标、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吸纳与培养政策、采购政策、软件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等方面。这部政策的出台对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都具有重要作用。
6月21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旨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就信息化建设作出重大决策,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1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1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01年2月1日开始实施。
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该纲要对“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提出要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事,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5月,经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成立,主要负责对信息安全产品、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服务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进行国家认证。
7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出台,这是全球首例由国家制定的信息化标准,对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8月2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新组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任组长。
8月,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组建“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
11月20日,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论证,这标志着中国向“电子政府”迈出了重要一步。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主持召开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坚持面向市场,防止重复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中国信息化建设。
2002年
5月,国家标准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印发《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版),即总则部分。
7月3日,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10月,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该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并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003年
1月18日,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SCDMA手机芯片问世。
2月26日,“汉芯一号”出世(国内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SP)。
3月,受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托,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启动了《企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型课题研究。这次活动得到了众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100多名专家学者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研究活动。
6月,“2003中国信息化应用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表示,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2003年信息化建设将围绕市场需求,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三个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6月4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为国家电子行业标准,并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ERP的标准规范,该《规范》以量化的方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意见。该《规范》中对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ERP产品服务技术要求、ERP产品功能技术要求等方面均有详细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