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
辛亥革命网 2010-11-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旭彬 查看:
民国海军脱胎于清末海军,诞生于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11月,上海光复,成立沪军都督府,驻沪海军随之起义。不久,驻宁海军舰艇反正。武汉江面的海军受到革命党人运动策反,同时长江进入枯水期影响其主力舰只活动,且由于长江下游地区相继起义致使舰队得不到补给亦难以出海北上,遂倒向革命。1911年12月,临时海军司令部在上海成立,民国海军正式建立。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立海军部。
图1:海军元老萨镇冰戎装像
民国初年,随着北洋军阀的分化和政局的动荡,海军也从统一走向分裂,成为各派势力拉拢的对象。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任命其亲信刘冠雄担任海军总长,以图控制海军。初创的民国海军沿袭前清旧制,编为2个舰队,后又增编练习舰队。二次革命中,海军参加镇压讨袁军。1915年12月,中华革命党人策动上海的海军舰只反袁失败。袁世凯病亡后,海军第一舰队和练习舰队宣告独立,加入护国军。护国战争结束后,海军重归统一。1917年7月,程璧光率领驻沪海军舰只南下,组成护法舰队,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护法舰队中的非闽籍官兵夺取军舰驱逐闽系人员,其后部分舰只跟随孙中山对抗叛军。1923年底,护法舰队大部北上投靠直系军阀编为渤海舰队。1922年,奉系军阀收编了吉黑江防舰队,此后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海军,东北系成为闽系之外民国海军的重要派系。1925年,直系军阀战败,渤海舰队投靠奉系军阀,最终为东北海军吞并。
图1:1923年孙中山在“永丰”号炮舰上与海军官兵合影,“永丰”舰后更名为“中山”舰
1927年3月,闽系海军归附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28年东北易帜后,海军形式上实现了统一。1929年6月,国民政府设立海军部,闽系海军编成第一、第二和练习舰队,东北海军编成第三舰队,粤系海军编成第四舰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海军大部移驻青岛,江防舰队投靠伪满政权。海军部成立后,中央海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33年1月海军电雷学校开学,电雷系成为民国海军的又一派系。闽系、粤系、东北系以及电雷系,相互之间积怨很深,直到全面抗战爆发,民国海军依然处于实质上的分立局面:东北系控制的第三舰队分驻青岛,粤系掌握的第四舰队则为广东地方政府控制,电雷系亦与闽系中央海军不相统属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