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事学家蒋百里(5)

辛亥革命网 2013-11-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蒋百里学贯中西,致力于救亡图存,努力介绍世界新思潮,为近代卓越的政治思想家;精研兵法,着力介绍国防新知识,为民国间的著名军事学

  蒋英和钱学森可谓姻缘前定。钱家是王孙之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吴越国王钱镠的第三十二世孙。他曾赴日本求学,担任过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蒋百里与钱均夫早年都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两人是莫逆之交。钱均夫夫妇只有钱学森一个儿子,非常喜爱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便恳求蒋百里将她过继到钱家。从此,小蒋英改名“钱学英”,住在钱家,与钱学森以兄妹相称。后来蒋百里夫妇舍不得,想把老三要回来,钱均夫夫妇趁机做了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得给我们当儿媳妇。后来钱学森常开玩笑说,蒋英是他的“童养媳”。蒋百里也非常喜欢钱学森,曾多次对钱均夫说:学森要好好培养,将来会是中国的爱迪生。

  1936年,蒋百里出访欧美各国考察军事,特意飞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看望正在那里留学的钱学森。此时钱学森正与父亲冷战。原来他准备研究航天理论,但钱均夫要求他研究飞机制造技术。钱学森认为,西方航空业已经很发达,中国若从制造技术追赶,根本无法超越。若先掌握西方的航天理论,还有超越的可能。蒋百里回国后,特意去杭州劝说钱均夫改变了观念。钱学森因此很感激蒋百里。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佐老同学蔡锷讨袁。当袁世凯酝酿称帝的时候,蒋百里不顾个人恩情,和蔡锷、张宗祥等11名将领秘结同盟,先后南下组织反袁护国。这中间,蔡锷因受到监视,乃采取蒋的妙计深居简出、吃花酒做出一副醉生梦死之态,乃至家人反目而走减轻了袁的疑虑,然后突然逃走,到云南组织讨袁战争,这就是电影《知音》中小凤仙掩护蔡锷出逃的真相。同盟中人曾担心袁派人追杀蔡,蒋却胸有成竹,道“老袁用错了人”,原来他已知晓袁世凯派出追杀的是陈仪,也是同盟中的一员。不久,蒋亦南下加入讨袁司令部,参加北伐。袁惊惧而死后,又陪蔡锷去日本就医,蔡锷因喉病逝世于日本福冈,旋即为之料理丧事。蒋百里时在其侧,代拟遗电,并护送灵柩回湖南安葬。时人论曰,蒋之反袁,取大义而舍私恩,万里扶棺,是豪杰显真性情。

  1917年回国,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首次撰写军事论著《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蒋百里出版后成为军校教辅。

    此后蒋百里道路一转,竟有点儿偃武修文之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蒋百里正与梁启超等一起去欧洲考察。次年春回国,正值国内提倡新文化,一时如风起云涌。梁启超深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决心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蒋百里积极参与,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号称“智囊”。他不仅出主意,更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归国后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1920年,他当选浙江省议会议员,参与浙江、湖南省宪起草工作,支持“联省自治”。又主编《改造》杂志,其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期间,蒋百里写了不少关于联省自治与社会主义的文章。毛泽东当时也致力倡导“湖南省自治”,也许正受其影响。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5万多字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为之作序,下笔不能自休,竟写了5万多字,跟原书的字数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这一趣事轰动一时,可算民国学术界一大佳话。

  1923年,蒋百里心血来潮,又与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同徐志摩结为至交。几年后百里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感情充沛、容易激动的志摩还背起铺盖,喊着要进去陪他坐牢。

  蒋百里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共学社丛书》,从1920年9月到1935年7月,15年间,共出丛书16套、86种,是旧中国规模最大的学术文化丛书之一。当时进步作家瞿秋白、耿济之、郑振铎等翻译了许多俄罗斯文学名著,都在蒋百里的帮助下,收入《俄罗斯文学丛书》,由“共学社”出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