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航空梦(2)

辛亥革命网 2013-08-27 00:00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中新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冯如一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锲而不舍,直至舍生忘死。他没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他的成功,源于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矢志攻坚的精神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解决航空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我国参照前苏联的航空工业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设飞行试验研究机构,最终确定在阎良的空军第11航校旧址上建设试飞院。

  至此,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的试飞事业。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机构的国家。

  国家利益,民族复兴。从此,这里,承载担当着国家的使命、民族的希望;这里,创造记载了中国航空史上许多个第一;这里,见证铭记了人民空军试飞员搏击长空的身影胆魄;这里,铭刻记录了人民空军试飞员血洒长空的忠诚奉献。

  在试飞院,有这样一张由画作翻拍而成的照片。照片中,在一架飞机前,有一二十人排起长队,把盛在洗脸盆中的油递给站在飞机上的人,再由他们倒进飞机的油箱。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一幅画反映一段历史。某试飞院成立之初,老一辈试飞人艰苦创业,硬是用脸盆将借来的飞机油料加入飞机油箱里,实现了首次飞行。

  创建之初,不但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连最基本的试验设施也不具备,只有临时从工厂抽调的一些工人,试飞员也只有寥寥数人,包括场地在内,各种硬、软件条件几乎无法满足试飞要求。针对困境,试飞人“一边建设、一边研究,迅速发展、逐步建成”,整修机场、解决设施、组建队伍,马不停蹄地为试飞创造条件。

  他们用简易的角铁搭建了塔台指挥室等设施,大概也就几平方米。亲历过这一时期的老试飞员对此记忆犹新。继首次飞行后,试飞院很快又接下WG-2高度表的试飞任务,并于同年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架次的飞行试验,由此迈出了中国试飞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完成WG-2高度表试飞任务后,红专502鉴定试飞,某型发动机,歼-5、歼-6、强-5飞机试飞研究等任务接踵而至。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试飞人经过大量任务的磨砺,基本掌握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飞机性能试飞的科学规律,掌握了发动机的基本试飞方法,同时具备了机载航电、武器系统的鉴定试飞能力。尤其是在尾旋试飞、歼-7气动导数和副翼效率试飞、颤振试飞等高难度风险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创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试飞方法。

  在歼教-5进行失重试飞时,试飞员李玉璞、单克川和科研人员一起,经过反复研究,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飞行方法,填补了我国失重飞行技术的空白。试飞员王金生驾驶歼-6进行了96次空中起动试验,打破了空中起动的神秘感和人们的恐惧感,为以后各型飞机的空中起动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转折,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包括航空工业在内,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迎来一轮发展高潮,试飞事业也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时期,试飞院率先完成“两7”(歼-7、运-7)、“两8”(歼-8、运-8)、一机(歼8-Ⅱ全天候)、一发(涡喷6甲发动机)、一弹(PL-5导弹)的定型试飞任务,走过了其他国家需要两三倍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

  这个时期,打响了我国家航空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

  1984年到1987年三年期间,试飞员群体第一次以大会战的形式,完成了歼-7Ⅲ、歼-8Ⅱ和歼教-7,3种新机同时进行鉴定定型试飞。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三型新机同时提前完成设计定型试飞任务,创造了航空科研试飞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被人们称作“航空三大战役”。期间,试飞员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8-Ⅱ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试飞员谢春阁在歼-7Ⅲ试飞时,起落架无法放下,经过19次启放努力后,最终化险为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