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航空梦
辛亥革命网 2013-08-27 00:00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中新网 查看:
飞天,是中华民族最早最远的梦。从远古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航空梦已做了几千年。
春秋时期,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开始削竹制鸟,名为“木鹊”,上天后可以三天三夜不下来,这是古代中国人最早设计出的飞行器。
古代中国人还曾设想像鸟儿那样有一双翅膀,自由翱翔太空。这种身有两只巨大人工翅膀的“羽人”,最早出现于中国。有记载的最早一位“翼装侠”是西汉末年人,他用鸟羽制成了两只人工翅膀,借此飞越数百步才落下来。
前不久,“神十”成功往返太空。中国“航天梦”的凯歌高奏,源于中国人的“航空梦”的大功告成。祖国的航空事业跨越式发展,记载着一代一代的航空航天员和科学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可以说,先有中国人的“航空梦”,才有时下的“航天梦”。
中国人航空强国梦始于冯如。
算起来,中国人的航空梦源于1909年,那一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驾驶自己研制的飞机飞向蓝天,离美国莱特兄弟研制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飞行的飞机飞上蓝天的时间只差了6年。
祖籍广东恩平的冯如是中国第一飞机设计师、创造者和飞行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9日,广东光复。冯如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革命,孙中山对他的事业很重视,任命他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中国第一支革命军飞行队伍在冯如的率领下诞生了。1912年8月25日,为普及航空知识,激发广大群众和华侨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冯如在广州效区的燕塘参加飞行表演,因飞机坠毁而不幸逝世,时年29岁。冯如临终前,仍然念念不忘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他告诫助手朱竹泉:“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11月16日,临时大总统发出命令,“以少将阵亡例给恤”,将事迹宣付国史馆。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近年,中国空军把冯如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美国人则把冯如称为“天才的发明家”,由美国后备役美国空军中校和民间飞航巡逻队的格兰发起为冯如竖立铜像,并于2009年9月19日举行揭幕仪式。据悉是继孔子、林则徐后,美国人为中国人所竖立的第三个铜像。
冯如一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锲而不舍,直至舍生忘死。他没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他的成功,源于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矢志攻坚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中国人实现“航天梦”。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后,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具备研制生产当代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大幅度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们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对等合作”的历史性转变,跻身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社会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只有飞行才意味着一切。”世界航空先驱、德国飞行家奥托•李林塔尔的这句话要说明的,正是试飞的重要性。用航空工业人的话说,试飞是“航空科研之魂,画龙点睛之笔”。
诚然,国家航空工业辉煌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群体:空军试飞员。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与传奇故事的队伍!
翻开岁月的影集,展现给我们的是人民空军试飞员50年青云不坠的信念!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他们过往的足迹,寻找那一个个不寻常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