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4)(3)
辛亥革命网 2012-11-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此后敌人除了平常不时出动局部进攻以外,每半年或一年总有一次大扫荡,但是我们的战斗经验越打越丰富,对于敌人的大扫荡,也就应付从容。我们的方法是:
第一,加强情报工作,知道敌人一切行动,预为准备。
第二,对于军用物资及文武职员的眷属,随时可以按照计划,迅速疏散;使敌人每次出动,一无所获。
第三,我们总在夜间活动,使敌人不知对方的去向。最巧妙的方法,由敌人的前面绕到他们的后方,只要半天路程,就可以使他们奔驶几天,完全白费气力。这样以逸代劳,也就进退自如了。
2、又遭敌伪埋伏几乎殒命
记得民国三十年十月,我由鲁东赴鲁南山东省政府途中,经过平度县二区鲁家邱,因为消息泄漏,事先给敌人知道,所以敌人在三四小时以前,已在鲁家邱村内村外布置埋伏。此行我是去向省府沈主席述职,同行有五十一军九十一师副师长王仲升及护送部队四百余人,马十余匹。
王副师长代表鲁苏战区来鲁东视察后返鲁南防地,在行军前,一再叮嘱我们,行动要保密,要迅速,宁可多流汗,以免流血。这一次夜行军,由十三区专员公署为我们沿途安排行程,为了一夜行军到达鲁家邱后要止脚休息,熟料先行的专署副官们,不知封锁我们要筹备四五百人住屋及伙食的消息,惊动了该村的村民,于是被敌人获悉。
平度城的敌伪军,便在我们到达鲁家邱之前,预先部署步骑炮兵,埋伏在村内与村外四周。我们整夜行军,拂晓时分刚刚到达,正在解鞍卸甲,喝水歇息,安顿食住之际,忽然一声信号枪声,起初原以为自己部队走火,未几,又来一炮声,炮弹落在村中大街上,才知道已中了敌人埋伏,正待冲出时,街内枪声齐作,我们数百人在敌人陷阱之内,不知从那里出去,急忙收拾刚才卸下的鞍马、弹药,从村街小弄间隙里分头冲出,可是村口间都有敌人埋伏,剎时间密如连珠的机枪和匣弹,沙沙作响,飞经我们头上,我们只有前仆后继的冲出。但是一出村庄,乃是一片平地,而秋冬的田野,在收获之后,是全无掩蔽,敌人就枪炮齐用。幸天色未明,鱼白的天空,视线模糊,敌人的目标不太清楚,我在枪林弹雨当中幸留残生,否则将遭全军覆没。这算是我遭遇敌人埋伏最危险的一役,也就更加深了我对敌寇的仇恨,只要我一息尚存,我还得继续和他们拼到底。
敌人大扫荡时,祇是辛苦艰险,并不是在死亡边缘,惟有这次夜行军遭遇敌人埋伏,真是危险万状。由此我们知道,两军对阵作战,彼此均有准备,进攻退守,可以自主,并不是一定危险;至于遭遇战,两军突然碰头,彼此猝不及防,骤然开火,胜负命运各占一半;惟有遭遇埋伏,可能全军覆没。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知之较切,因为我并非军人,有此了解,又多了一课。
我们冲出村庄,田野正是黄豆收割之后,一望无际,旭日初升,敌人枪炮声齐发,对我们扫射,我此时极为沉着,仆倒地上,拿出地图来,判定由何方突围,不再陷入敌人第二道埋伏区内。我们终于逃出了敌人的炮火,幸留残生,不久各自零散逃还原地(店埠),这段路程在夜间走了整夜,如今不须二三小时便都逃回来了,可见逃命与平时走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