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坝

辛亥革命网 2010-11-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百年来,驯服长江洪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让中国人初次圆梦。 ,万里长江第一坝,
 

  辛亥百年来,驯服长江洪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让中国人初次圆梦。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中国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所以又有“万里长江第一坝”之称。该水利枢纽位于湖北宜昌境内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千米处,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图1:葛洲坝水利枢纽远景

  一、长缨初试,开工一波三折

  葛洲坝水利枢纽本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工程,其作用主要是调节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泄的不恒定流,通过抬高水位、减缓比降、扩大过水断面以利航运,并希望利用这段河道落差发电。基于此目的,在20世纪50年代对长江三峡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时,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被安排在三峡工程之后或同期兴建的。可现实状况容不得我们等那么久,1970年华中地区面临的严重电力短缺,及国家欲在三峡工程修建前做一实战准备的考虑,促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前建设。作为当时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的兴建实属长缨初试,试的好与不好事关重大。1970年,中共中央批准开工建设葛洲坝工程,但开工后不久即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加之设计中的很多技术问题都未解决,1972年主体工程不得不暂停施工。后经努力,1974年复工。

  二、两期施工,一坝跨三江

  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坝址原有葛洲坝、西坝两个小岛,从而将长江分成大江、二江、三江三个部分。面对这一情况,工程制定了总体的施工方案:分两期施工,分期导流。一期工程大江过水,先建二江、三江建筑物;二期工程改建大江建筑物,同时利用大江上的横围堰挡水通航发电。1981年1月大江截流,6月三江船闸通航,7月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一期工程完成,并于198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工程于1982年开始施工,1986年6月大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1988年8月一号船闸及大江航道成功进行实船通航试验,1988年底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并于1991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至此,一坝跨三江的景象展现在众人面前。

图2:工程早期建设场景

  三、万里长江第一坝结构探秘

  葛洲坝水利枢纽由发电站和周边建设组成。葛洲坝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为:大江,大江冲沙闸,1号船闸,大江电站厂房;二江,泄水闸,二江电站厂房;三江,2号船闸,三江冲沙闸,3号船闸。大坝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达66米。葛洲坝发电站主要包括大江电站和二江电站两部分,共有机组21台(其中12.5万千瓦的机组19台,17万千瓦的机组2台),年发电量达157亿千瓦·时,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是当时中国装机容量最大,机组台数最多的低水头河床式径流电站。此外,万里长江第一坝还有其独特的构造。

  1、27孔泄水闸。此闸位于二江中、右部,正对主流,最大泄洪量达84000立方米/秒,是葛洲坝水利枢纽最重要的泄洪设备。泄水闸底板至闸顶高33米,为双扇闸门结构,上扇为平板门,下扇为弧形门,孔口尺寸为12×12米。为解决闸孔挡水高度大的问题,闸门上为9米高的混凝土胸墙。从空中俯瞰葛洲坝水利枢纽,27孔泄水闸格外明显,其独特的设计成为该工程一大特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