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第一坝

辛亥革命网 2010-11-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千百年来,黄河水患成了历代中国人的一块心病,治黄也成了历代政府之要务。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对此的初次尝试。 ,万里黄河第一坝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起源地,时而如慈母般温婉动人,时而如猛兽般狰狞咆哮。千百年来,黄河水患成了历代中国人的一块心病,治黄也成了历代政府之要务。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对此的初次尝试。

  在河南省西北部三门峡市近郊,此处的鬼岛、神岛分黄河为三股水流,从右至左分别称鬼门、神门、人门,故名三门峡。黄河水从神、鬼门出后三股合一,加之两岸峡谷对峙、形势险峻,河床宽度被束至120米,水势凶猛,水流湍急,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以调节水量、并利用水势发电很是必要。三门峡河段河底岩层为中生代侵入的闪长玢岩,质地坚硬,且在三门峡下游400米处,又有石岛三座,其中的砥柱石挺立于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中,使得此处成为建造大型水利枢纽的优良坝址。

  有必要,又可行,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为鼓舞士气,《人民日报》于4月14日刊登了《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的社论,1960年三门峡首次蓄水,1961年4月大坝主体基本竣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汛为主,兼顾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此有“万里黄河第一坝”的美誉。

图1:周恩来总理看望大坝建造者

图2:“万里黄河第一坝”

  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难治、根在泥沙。建成后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可谓是命运曲折,饱受泥沙淤积的困扰,三次尝试和两次改建后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似乎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姿英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