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国门:迈向强国之林的睿智选择(2)

辛亥革命网 2010-08-19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30年前,党中央基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科学判断,作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决策。中国打开了国门。 ,打开国门:迈向强国之林的睿智选择

  “引进来”,注入发展的血液和活力

  国门洞开,大批的资金和企业冲进了国门。坐落在天安门广场西南角的肯德基快餐店,实现了其在中国开店的梦想。现今,在中国已开设了1000多家的肯德基快餐成为成功的商业形象。与肯德基媲美的麦当劳来得稍晚,但也在中国建起了密集的快餐网。必胜客、星巴克……外国的餐饮向传统的中餐发起了冲击。

  除了餐饮,过去国人鲜见的烟、酒、水果、手表、化妆品、世界顶级品牌服装纷纷云集中国,中国成了万国商品大市场。

  截至2007年12月,我国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3.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630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的约40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居全球第五位。另据贸发会议调查,中国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六成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首选。微软、IBM、西门子、北电网络、杜邦、贝尔、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并把产品的技术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目前我国现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经达到1000多家。

  倘若说,大量外资的引进不但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就业、财政收入等产生积极影响的话,那么,技术的引进则有力提高了国内工业技术水平,优化了产业和产品结构,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了国民经济增长质量。

  截至2007年底,我国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方式引进技术合同金额达2593亿美元。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提高”的良性循环之路。

  在武汉市古田一路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内,矗立着一位外国老人的半身铜像,维尔纳·格里希。1984至1986年格里希受聘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成为中国国企第一位“洋厂长”而闻名全国。这位已长眠家乡的德国发动机制造和铁芯专家,在两年的任期中,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把这家管理混乱、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一跃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和缅怀。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人才引进的步伐。像格里希作为我国引进的技术管理专家外,还引进了语言专家、医疗卫生专家、饭店管理专家、体育教练等。数量从开放之初的每年几百人到现在的每年数十万人。从葛洲坝到长江三峡工程,从大亚湾核电站到南浦大桥,许多大型项目和基础建设,不仅有外国资金的投入,更有外国专家智慧的贡献。

   “走出去”,在竞争中壮大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两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投资,境外经营,参加全球化的竞争。“走出去”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高水平的开放。

   1979年11月,北京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开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河,投资22万美元与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在日本合资成立了“京和株式会社及其免税店”,这是我国在境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自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

  首钢人至今都清晰记得,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同年五月来首钢视察,随即国务院授予首钢自主决定1000万美元以下的海外投资项目权。当年12月1日,首钢就购买了濒临倒闭的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及其所属670.7平方公里矿区的永久性开采权、勘探权和经营权,成为跨出国门的中国公司之一。

   2004年,本报一篇李东生走进爱丽舍宫的报道引人关注。这位46岁的TCL公司总裁,被来自法国最强的40家企业老总团团围住。2003年,他将自己的电视机业务与法国的汤姆逊公司合并。2004年,他又与法国著名的移动电话公司—阿尔卡特建立了合作,因此受到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特别青睐,被授予荣誉军团勋章。

  同样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的思科”的华为,其大手笔的投资,让3COM公司主动与之结盟。而在世界许多国家开设分厂的海尔,2000年硬是把工厂开到了美国的南卡罗来纳。联想更是于2004年12月整体收购了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些异军突起的中国企业,令世界惊叹。虽然作为跨国公司,他们的羽翼还不是很丰满,但他们的身后,却是正在壮大的企业军团。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十年前,国内能够进榜单的企业只有五家,今天,进入500强的企业已达26家。

  既然美国有GE、可口可乐,德国有西门子,法国有家乐福,日本有东芝、索尼,韩国有三星,那就让我们期望中国有更多的联想、海尔、TCL……

  扩大开放,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

  现已卸任的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会见当时的中国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时,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作了形象、精辟的描述:“以要素自由流通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正在排除各种围墙、藩篱,跨越各国边界,编织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