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实业主张(2)

辛亥革命网 2013-10-12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戴鞍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实业,在近代中国主要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它包括工业、商业、矿业、交通、金融、农牧等各经济部门。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以及发展实业的主

  康有为倡工业化

  如前所述,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考察,主要都还停留在流通领域,即使有人开始涉及生产领域,主要也是把发展生产的要求附属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取得货币财富的目标之下,其立足点仍在流通领域。但是,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毕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密不可分的两大环节。对流通领域的深入考察,必然会导向对生产领域的重视,这是近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薛福成实业主张的推进也反映了这一点。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同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也有长足发展。与此相联系,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实业思想、主张,也开始推进到一个新的、更为成熟的历史阶段。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所提出的一系列实业主张,是其中影响较大和较有代表性的。

  如所周知,康有为是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的倡导者。而在他的一系列变法主张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他在给光绪帝的几次上书里,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设想。较之以前的重商主义思想家,康有为的实业主张有了质的进步,已经逐渐摆脱了前人以商为中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开始把兴办近代工业视为振兴国民经济的主要途径。他认为,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富国强兵的首要任务,生产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他第一次明确地用“兴实业”的口号取代片面强调“振兴商务”的主张,要求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近代企业,“成大工厂以兴实业”,以谋求中国的富强。

  为了强调发展大工业的重要,他还明确提出将中国“定为工国”的主张。这实际上是公开提议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它不仅完全超越了“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也比重商主义思想家“以商立国”的主张更为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在近代中国,康有为是国家工业化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渴望发展近代工业的急切心情。

  在发展实业的具体形式上,康有为明确主张实行私营,反对以往洋务派官僚用以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要求除了货币发行和邮政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听任民间资本投资经营,并由国家予以保护,鲜明地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破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为了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康有为还强调了实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这是他比之重商主义思想家更胜一筹的又一表现,“百日维新”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实践。

  张謇棉铁主义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流亡海外。二十世纪初年,代表已经形成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和要求的实业主张,则以张謇的“棉铁主义”较为著名。

  张謇是受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强烈刺激,绝意宦途,投入创办实业的。他是近代中国“实业救国”论的主要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他所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认为中国要振兴实业,应以棉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去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内而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外而抵制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他的这种主张,是根据自己经营近代企业的体验和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考察而提出的。如他所说:“謇尝研究海关贸易册,知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昔年从事棉业,困苦艰难,屡蹶而后振” 。

  张謇上述主张的爱国色彩是强烈的,体现了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束缚,希望通过优先发展棉铁工业,全面振兴实业,促进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也在这方面有所反映。实际上,要想在近代中国推行这样一项实业发展计划,势必会触及要求相应变革现存政治制度的问题,只有破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才有指望。而张謇恰在这一点上讳莫如深,丝毫未有触及。在实际政治活动中,他也只是希望通过和平请愿,敦促清朝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反对采取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这就使他的实业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难实现。他经营近代企业的具体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他极力宣传“棉铁主义”,并着手创办了以大生纱厂为骨干的一批近代企业,但他所同样看重的钢铁工业却因所需资本浩大,建设周期较长,一直无力涉及。即使是已经办起的两家大生纱厂,以后也因负债过多,无力维持,而被债权银行团接管。张謇的实业救国设想和“棉铁主义”方案,最终归于碰壁。(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