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在近代南通的实践

辛亥革命网 2013-03-0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董正超 张徐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年来,“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得到了学术界、理论界、史学界的共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内涵已不仅局

  近年来,“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得到了学术界、理论界、史学界的共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内涵已不仅局限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范畴,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以及对区域发展的重大影响都表明张謇在南通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南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独特地位。

  城市建设

  追求环境宜人、自成体系

  秦汉至唐,长江入海口逐渐生成了扶海洲、胡逗洲、南布洲、东布洲等沙洲,形成了南通最早的陆地。这些沙洲上的“流人”以煮盐为业。唐朝初年在胡逗洲设立盐亭场,以此南通才开始市镇建设。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通修筑土城,设东、西、南、北四城门,城周六里七十步,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廊,十字长街。此格局一直保持到清末。

  张謇于1895年在家乡南通筹建大生纱厂,将厂址定在南通城西北8公里处的唐闸镇。唐闸镇横跨通扬运河两岸,后又建城闸、港闸公路在这里交接,港闸河与通扬运河在这里交汇,交通十分便捷;唐闸镇周围农户素以纺织土布为副业,熟谙纺织技巧,成为大生纱厂良好的技术来源。选址唐闸镇,既避免了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又保护了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此后,张謇又在唐闸镇创建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铁厂等企业,并建置了若干工人居住区,使唐闸镇成为布局合理的工业镇。

  在发展唐闸工业区镇的同时,张謇选定位于南通城西南长江边的天生港作为港口区,于1904年建造码头,成立大达轮步公司,其后又创办了通燧火柴厂等工厂企业,形成了天生港港口镇的雏形。天生港与南通城相距9公里,有运河与城区相连,与唐闸一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靠。

  狼山镇位于南通城南长江边,距城也是9公里左右,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等五山沿江而立。张謇结合狼山镇自然风光,在狼山、军山、黄泥山等处建筑了林溪精舍、赵绘沈绣之楼、东奥山庄、西山村庐、望虞楼等别业和景观,与这里原有的古刹寺庙融为一体,遂使狼山镇成为宗教区和游览风景区。

  张謇在南通旧城的南部开辟了新市区,把学校、文化机构集中于东侧。于20世纪初先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博物苑——南通博物苑,还创办了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在南通旧城西侧以桃坞路为中心,开辟了商业街、戏剧场,建成了一些大型建筑物,如总商会、更俗剧场等。在旧城的南濠河,修建了东、南、西、北、中5个公园,大大美化了城市的环境,成为人们游览与休息的好去处。

  南通城和唐闸镇、天生镇及狼山镇之间酷似三鼎护香炉状,香炉(南通城)居中,三鼎均布在外,彼此之间自然分布着绿色的田园,城乡相间,各自可以合理发展,但又相距不远,中间有河道及公路连接,在城市功能上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城三镇独特的城镇空间布局。到1920年,南通的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

  南通以老城区为中心形成了一城三镇的城市布局,一城三镇又与新兴的三余镇、常乐镇、海复镇等乡镇形成了一城多镇、城乡结合、合理布局的多层次城镇格局,并带动了苏北地区的大中镇、新丰镇、大兴镇、合兴镇、海河镇、临海镇、西团镇等方圆数百里几十个乡镇的建设,体现了张謇的城镇总体布局思想。

  这一城市规划理念与城市建设实践和同时期英国莱奇华斯和韦林的城市设计理念是基本一致的。西方工业革命后,人口聚集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下降,一些西方国家开始重新规划城市,探索解决工业发展与生活环境的矛盾。英国著名规划理论家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寻求一条工业发展与改善环境、提高生活相协调的道路,并着力经营莱奇华斯和韦林的城市设计理念。张謇只去过日本、韩国,并未足迹欧洲,但是,他把“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自觉融入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理念,这与今天人们所追求的“宜人的人居环境”,在理念上是一致的。

  近代南通城市规划和建设与西方近代先进规划理念几乎同步。而在国内,直至1927年上海市政府才提出“大上海计划”,明确提出港口计划和全市功能分区规划等,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对南京、上海、重庆、无锡作过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整体、全面的城市规划建设才逐渐在全国展开。南通在张謇的经营下,在当时缺乏近代规划理念、经费拮据的情况下,能系统地集步推进,并且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体系和规模,这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史和城市建设史上,实为开创之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