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又好又快谋发展(3)

辛亥革命网 2012-10-31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天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年来,农业税取消、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呈现可贵品格。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倒逼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增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投资强、消费弱”一度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软肋。近年来,国家通过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等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过热行业扩张,引导更多资金进入薄弱环节和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幅在宏观调控作用下逐步回落。与此同时,随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家电下乡等直接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短板”一点点长高。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日趋强劲。

  轻的重起来,冷的热起来。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2012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8%。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位居首位,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力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出现可喜变化,传统产业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加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快了1.7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斩关夺隘,为又好又快护航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首次出现8个约束性指标,涉及能源、环保、人口等,对发展的质量和方式划出硬杠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斩关夺隘,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首次出现8个约束性指标。这8个指标,不仅包括“十五”未实现的能源和环保指标,还覆盖了人口控制、养老保险、农村医疗等民生社会领域,个个都是硬碰硬的问题。

  约束性指标的出现,对发展的质量和方式做出了硬性的规定,折射出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精神,更折射出中国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的决心和信心。

  建立新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干部考核评价首先要彻底告别“唯GDP论英雄”。

  “要从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入手,增强‘转’的自觉性。”率先转型的上海,果断取消了对区县委局的GDP考核,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注重生态环境是否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得到增强。

  建立新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必须下决心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让政策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国有16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不会让企业承受不起?许多地方表示,企业要认识到,再不能一味靠着低成本优势吃饭,而是要主动考虑转型升级,谋求又好又快。十八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昉介绍说,在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最低工资标准确定要年均增长13%以上,五年接近翻一番,这对保护弱势群体有着重要意义。

  不论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还是同样正在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资源价格改革等,每一项创新都为加快转变、“又好又快”注入强大动力。

  好字优先,又好又快。今天的中国,更加自信从容,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奔向阳光灿烂的美好明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