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同中山先生合影的潮商高秩臣(2)

辛亥革命网 2012-07-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2 年9月28日,潮商高秩在青岛广东会馆参加了欢迎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大会,并与孙先生在会馆门前作为青岛社会各界名人之一合影留念

  自十九世纪末离开广东潮阳北上经商,直到 1951 年病逝青岛“和平里”,在青岛经商创业整整半个世纪。后来由于第二代后人没有具备经商才干的接班人,自此,高家经商开始走向衰败。

      高秩臣的8子高思国却成了青岛的文化名人。1963年7月,青岛交电站职工高思国创作了独幕话剧《柜台》,由青岛市财贸文工团话剧队首演,立即引起了全国总工会的极大关注。同年12月,青岛话剧团排演了《柜台》,成为青岛第一个受到国家文化部奖励的剧作和演出剧目。

1964年,青岛话剧团进京演出高思国创作的《柜台》,受到周恩来的接见

  潮商高秩臣在青岛的遗迹,当首先从他的居处“和平里”觅寻。“和平里”位于黄岛路的北端,靠近四方路,它的建筑年代约在1910年前后,临街有五个门头房,分别是74号至82五个偶数门牌号。门头房北靠“三聚城”菜店,南临原“宝兴里”。这些门头房皆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全都用来作商业店铺用。“和平里”的正门现在是82号。进了门洞,院里套建了一座小三层的楼房,这座楼房原是这所宅院房东一家人的住所。

   “和平里”名称的由来。“和平里”的房东是一位广东商人,名叫高秩臣。他原在烟台开了个兴宾楼饭店,后又经营过广东土特产,还开过当铺,兼做过一些其它生意。几年功夫赚了不少银两,有了一些资本,便来到青岛港闯荡发展,并成了青岛建制以后最早来青岛经商的几个广东商人之一。1914年后,他先后买下了即墨路12号房产和黄岛路74-82号房产。即墨路12号租给了当时青岛的名厨高学曾,由他开办了当时岛城首屈一指的酒楼“聚福楼”(后在东镇又开了“聚福楼”东记),黄岛路房产一来可作为房东自家人的住所,二来临街房又可租给他人经商。

  “和平里”的大门原来定在黄岛路74号,而不是现今的82号。74号大门进去正好对着院里房东住的三楼小院的大门,自家人进出也很方便。但在准备对大门修缮装潢时,房东高秩臣请来一位风水先生,让其看看房子的宅基风水如何,看看大门应如何开设,不想风水先生明确地说,大门不该设在74号,因为这门正对着易州路,这样会冲了你们高家的人和财。风水先生认定大门应该设在82号。故而高先生便按照风水先生的意思把大门改在了82号。

  为什么取“和平里”这个名字,原来高秩臣的原籍是广东省朝阳县和平村,和平原名壕坪,是南宋丞相文天祥曾在那里安营扎寨时,将壕坪更名为和平,在他的家乡和平村的和平大桥桥头边上有一块很大的标志牌,上边就刻着“和平里”三个字,传说是文天祥的遗墨真迹。高秩臣为了不忘故乡养育之恩,又是文天祥的名人笔墨。为了让迁居青岛的后人不忘他们是广东和平里人士,便把82号大院定名为“和平里”。门上“和平里”三个字的书体都是请人回老家从桥头碑上拓下来的。现如今,牌匾虽已历尽百年风霜,门头上的字也几经涂涂抹抹,可“和平里”三个字却仍然依稀可见。(图中三层楼房为黄岛路82号“和平里”)。

  高秩臣来到青岛“和平里”后,可谓经过风风雨雨,起伏兴衰。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