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改革铸就中国造桥“梦之队”
辛亥革命网 2008-12-03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工践 查看:
2008年,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揭开崭新一页。这是改革开放,践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丰硕成果。
惊临江海飞虹起,喜看天堑变通途。杭州湾海,万顷波滔。36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5月1日,胜利实现全线通车;长江入海口、浦东到崇明岛25.5公里,世界最长桥隧组合的上海长江隧桥,6月27日全线贯通;长江下游,浪涛汹涌。主跨1088米、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桥--苏通大桥于6月30日胜利通车;
它,标志着中国从建桥大国向建桥强国的嬗变,标志着中国的造桥大军已经攀登上了造桥的珠穆朗玛峰。中国能造世界最长、地貌和条件最复杂的桥梁,引起了世界桥梁界的翘首,全球舆论界的热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祖国欢庆、世界关注、人类文明史引以为豪的建桥壮举横空出世,您可曾想到,那年复一年,告别繁华、走向荒寞,把青春和年华都付于风口浪尖的奇迹者创造者?
这里记述的是中国造桥“梦之队”——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英雄们。
市场——“梦之队”的重塑
中交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二航局),是大型国企中交集团麾下的一支“野战军”。虽有精兵悍将六千,却很少为国人所知。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众多建桥队伍中脱颖而出?
是改革,造就和哺育了二航人这支中国建桥“梦之队”。
在武汉市汉口二航局总部,我们采访了被我国施工行业誉为“桥界少帅”的王海怀局长。2002年,年仅34岁的王海怀就以他的务实、远见和魄力被推为二航局的领军人物。他儒雅清秀地说:“建桥,本来不是我们公司的强项。我们是靠航务建设,码头施工起家的。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被市场‘逼上梁山’转而建桥的。也是市场,逼着我们改革,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机制,打造了二航局的核心竞争力。”
二航局创建于1950年,原直属国家交通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又先后隶属中港集团、中交集团。上世纪80年末,长江港口建设投资急剧萎缩,二航局主营业务码头项目陷入低谷。必须“找米下锅”,不转变职能,无异坐以待毙。
即将兴起的“长江建桥热”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敢不敢从码头转向桥梁?二航人在长江这条母亲河摸爬滚打40年。有长期水工设备和经验。班子果断决策:职能转变,人员重组,成立建桥项目部。
1990年,黄石长江大桥主桥墩,是他们承接的第一标。接着,一发不可收拾。短短18年,二航局顺应市场大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从建桥行业的“闯入者”、“建桥黑马”、“建桥旗帜”三个角色的转换,嬗变为今天的中国建桥“梦之队”.难怪王海怀如数家珍地对我讲:“扳起手指头一数,在中国,尤其是特大桥高端市场,二航局所占的份额最大。”
这支骁勇善战的铁军,从九十年代以来,已经威震全国,战果累累,手笔不俗:
是他们,建造了当时中国第一长的温州大桥;建造了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的江阴长江悬索桥;建造了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径的武汉白沙洲斜拉桥;建造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贵州坝陵河大桥;建造了湖北荆州长江最宽、特大型桥梁的武汉军山大桥;建造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斜拉桥的南京长江三桥;建造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悬索桥的润扬长江大桥;建造世界上最大跨径钢管拱的重庆朝天门大桥;正在建造世界最大隧道锚、“西南第一桥”的贵州坝陵河大桥。
在采访调研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的曲线坐标:中国建桥“梦之队”的成长,是与共和国的国企改革的深入,节节相联、成正比的。
改革之初,二航局就被列为全国鲁布革工程管理18家试点企业之一,实行“项目法”施工;1997年,局、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并为局(公司)、项目部两级;2002年,完成了由局、公司两级法人架构向局一级法人转变;2003年,通过质量、环境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体化认证,二航局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港口与航道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济于一身的大型骨干建筑企业。通过改革瘦身,职工由原来的万余人精减到六千人。减员增效,使二航局进入快车道。
改革,激发起二航人“创世界一流的工程建设企业”,“建千秋路港桥,为人类造福;圆百年二航梦,让基业长青。”的宏伟目标。他们多次荣获 “鲁班奖”、“詹天佑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及“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了我国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2006年全国质量奖,二航局成了全国交通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二航品牌,受到业界高度赞誉和社会广泛认同。
改革,熔铸了“梦之队”的领导核心。身为班长的王海怀为班长,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瞻远瞩,抓住时机,敢拼敢上。2002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王海怀经过缜密调研和思考,毅然决策:拿出近4亿元打造世界最先进的多功能打桩船——海力801,投入3000万元改造了航工桩7号,建造了国内最先进的混凝土搅拌船,为参与全国顶尖大桥建设、承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定基础。2006年,王海怀捧得首届中国优秀质量人奖杯。
其他班子成员也都是来自实践,都从技术员、项目经理做起,他们的项目管理是国内一流的,带领的施工团队是特别能战斗的。被胡锦涛总书记接见过造桥功臣、现在还战斗在世界最长桥隧组合工程工程的上海长江特大型桥梁担任项目总经理、二航局局副局长扬志海,就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劳动模范”.日本工程专家听说他这些年亲自率领队伍造了五座超大型桥梁,惊讶地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人的一生能造一座这样的大桥就不错了。” 有创造世界桥梁主跨最大、主塔最高等“四个第一”的苏通斜拉大桥的项目总经理、2006年被评为十大桥梁人物、号称“专开顶风船角色”的二航局副局长刘先鹏。前科技部徐冠华部长称之为“苏通大桥树立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中共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前江苏省书记李元潮称赞“把党旗和国旗插在苏通大桥世界最高桥塔上很有号召力”;二航局实施“江河建桥”向“海洋建桥”战略转移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总经理、二航局副局长吴维忠,由于他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创造了大桥建设的六项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