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历史上的
左边可以根据日期查看历史事件,右边输入框可以根据关键词查找相关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史上的今天——12月30日

辛亥革命网 2015-12-30 11:0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孟进

1911年的今天,“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表示不再需要清廷召开国会;孙中山致电华侨筹款;第四次议和会议拟定召集国民会议四条办法,遭袁世凯拒绝。1918年的今天,孙中山完成《孙文学说


辛亥革命史上的今天——12月30日
 
编辑:孟 进
 
  □1906年的今天。清廷以萍浏醴会党披猖[1],各省伏莽[2]尚多,通谕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兴办巡警,预遏乱萌。

  □1908年的今天。湖北的蕲水、罗田和安徽的英山、太湖等县留学生黄某(改姓石)等多人组织起来,积极鼓吹革命,倡立“义学会”,加入者达数千人之众。

  □1911年的今天。“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以清内阁的代表唐绍仪要求召开国会一事,议决由伍廷芳答复唐代表: 毋庸再开。因为各省代表已经选举出了临时大总统,足见全国多数国民赞成共和。

  □1911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答复上海《大陆报》记者,谓明日将赴南京举行就任临时大总统仪式,并着手组织新政府。

  □1911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致电邓泽如,告以“现为组织中央政府,需款甚巨。委任阁下向南洋华侨征集大款。”

  □1911年的今天。南北议和第四次会议召开,就召集国民会议问题进行讨论,拟定了四条办法:
 
  一、国民会议由各处代表组织,每一省为一处,内、外蒙古[3]合为一处,前、后藏合为一处;
   
  二、每处各派代表三人,每人一票,不足三人者,仍有投三票之权;
   
  三、开会之日,到会人数达四分之三,即可开议;
   
  四、南方各省和山西、陕西的代表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集,北方各省的代表由清政府召集,内、外蒙古,西藏的代表由两政府分电召集。
  
  唐绍仪将此四条办法电告袁世凯,袁不予承认,拒绝接受。
   
  □1911年的今天。清廷因为军饷无着落,特准袁世凯等人的奏请,将盛京[4]大内及热河行宫里旧存的瓷器变卖充作军饷。 

  □1911年的今天。此前,各省留沪代表推举黄兴为正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后又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黎元洪便以大元帅的名义,将全国民军编为四支大军,统归大元帅节制,大本营设在武昌,以北京为进攻目标,部署北伐。1911年12月30日,黎元洪发布命令,通知各部:明日“午前八时停战期满,如不续行停战,准备以主力防御武昌附近,以一军向孝感进展,攻击敌之右翼。”其他如吴兆麟部、李烈钧部、赵恒惕部等,分别从左右两翼包抄北洋军。海军则在阳逻、青山一带游弋,援助右翼军渡江袭击敌军。
  
  □1914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以国民党理事长的名义致函坝罗[5]的同志,告以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并通告海外各埠国民党支部、交通部,“如有未经加入中华革命党者,务希填写誓约,照总章重新改组,外虽不妨暂仍其名,内必一律厉行其实。”

  □1915年的今天。广东将军龙济光等致电“政事堂 ”,谓:“决定国体本诸国民公意,全国一致推戴,出自至诚,已无讨论餘地。唐继尧等阴谋反复,久蓄逆谋”,“伏祈我皇上宸衷[6]独断,于新历元旦诞登大位,以慰人心。”

  □1918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7]完成,是日自序。

  【注】:

  [1]“披猖”(也作“披昌”)。猖獗,猖狂。

  [2]“伏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军队埋伏在草莽之中。也指潜藏的寇盗。语出《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

  [3]“内、外蒙古”。 本来蒙古只有一个,并无“内”、“外”之分。蒙古人于十四世纪被中国明政府逐出长城后,一直不停地内战。十七世纪满洲金人征服蒙古后,将塞北全境称为“内蒙古”,把漠北还没有合并的喀尔喀部称为“外蒙古”。1644年满洲人入主关内,建立清朝,内蒙古以及外蒙古一部被“带”入了中国版图,至1697年或稍后,蒙古遂全部并入中国版图。但这种“内”、“外”称谓和区分,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现今的“蒙古国”,其疆域大致就是过去外蒙古的范围,1921年宣布从中国“独立”出去,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11日,美、英两国在未通知中华民国以及其他盟国的情况之下,与苏联签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又称“雅尔塔密约”)。其中规定:“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应予保持”。1992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制,国号变更为“蒙古国”。

  [4]“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都城。即今辽宁省沈阳市。

  [5]“坝罗”。即怡保,马来西亚霹雳州首府,工商业及交通中心。

  [6]“宸衷”,帝王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即紫微垣。借指帝王的居所,又引申为王位或帝王的代称。

  [7]《孙文学说》。为了总结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探讨继续前进的道路和方法,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的今天完成了《孙文学说》(亦名《知难行易学说》)。《孙文学说》是其巨著《建国方略》的第一部分《心理建设》。孙中山先生一生著述颇丰,而哲学专著只有《孙文学说》。《孙文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出于实际的革命斗争需要而探讨“知行问题”的书籍,她奠定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进化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




史上今日0月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