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历史上的
左边可以根据日期查看历史事件,右边输入框可以根据关键词查找相关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辛亥革命网 2015-07-22 09:1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孟进

1903年的今天,孙中山到日本着手筹建新的革命组织。1904年的今天,孙中山与王宠惠合作,开始以英文撰写《中国问题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11年的今天,孙中山致函李是男,促其开办新筹饷局。1913年的今天,孙中山发表宣言,促全体国民一致主张,令袁世凯辞职;袁世凯下令褫夺黄兴、陈其美、柏文蔚的一切荣典和军职并命冯国璋等“迅行剿办”,“悬赏缉拿”;留日学生开会议决:请袁世凯速退大总统之职,请参众两院弹劾袁世凯,请各省速行独立。



辛亥革命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编辑:孟 进


        □1903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自越南到达日本,着手筹建一个新的革命组织。他委托廖仲恺何香凝夫妇、马君武、胡毅生、黎仲实等人在东京“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

  □1904年的今天。自今日起至8月底,孙中山先生与王宠惠[1]合作,以英文撰写《中国问题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该文批判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认为“由满洲人来将国家加以改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改革意味着给他们以损害。实行改革,那他们就会被中国人民所吞没,就会丧失他们现在所享受的各种特权”。文章揭露在满洲贵族二百六十多年残酷统治之下对中国人民的种种压迫,断言“满清王朝正迅速地走向死亡”,而“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1907年的今天。浙江全体留日学生致电浙江巡抚张曾敭,指因安徽徐锡麟案惨戮株连,显背去年“谕旨”,挑拨祸端,为大局危,请张曾敭三思。

  □1911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致函同盟会会员李是男[2],促其立即开办新的筹饷局,命李担任管库,新旧两个筹饷局的银钱和账目务须分清。

  □1912年的今天。“中华民国铁道协会”在上海开大会欢迎孙中山和黄兴,孙中山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十年之内,必须有五十万里铁道,方能立国。”

  □1913年的今天。孙中山先生发表宣言,促全体国民一致主张,令袁世凯辞职,以息战祸。同日,孙中山先生又致电袁世凯,劝其辞职:“公今日舍辞职外决无他策。昔日为任天下之重而来,今日为息天下之祸而去,出处光明,于公何憾?公能行此,文必力劝东南军民易恶感为善意,不使公怀骑虎之虑。若公必欲残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东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此反对君主专制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义无反顾。谨为最后之忠告,惟裁鉴之。”

  □1913年的今天。袁世凯下令褫夺黄兴、陈其美、柏文蔚的一切荣典和军职。随后又下令加黄兴以种种罪名,并诬指黄兴、陈其美、柏文蔚等反袁活动是“明目张胆,倒行逆施”,命“冯国璋、张勋迅行剿办叛兵”并“悬赏缉拿逆首”。

  □1913年的今天。袁世凯密遣蔡廷幹运动各国外交团,不准革命党领袖人物在各地租界居留,并允对各国报答“特别利益”,以作交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是立即提出取消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岑春煊等八人在租界的居留权。26日,经驻沪领事团议决同意,并饬工部局出示宣布。

  □1913年的今天。京师警察厅奉袁世凯的命令,借口北京《民国报》20日所发的时评“扰害治安”,“鼓吹二次革命”,迫令该报停刊。同日,北京《民主报》和《亚东新闻》两报馆也遭宪兵查抄,被令停刊。

  □1913年的今天。中国留日学生开会讨论时局,通过五项决议,其中包括:请袁世凯速退临时大总统之职;请参、众两院依据法律弹劾袁世凯;请各省速行独立。


  【注】:

  [1] 王宠惠,字亮畴,广东东莞人。



    
[图1] 王宠惠(1881—1958)


  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在香港入读圣保罗书院,1900年北洋大学堂法律系毕业,获“钦字第一号”大学毕业文凭。 1901年赴日继续研读法学,赞同革命。1902年留美,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04年夏在美协助孙中山撰写《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英文稿。后赴英再研究法学,取得英国律师资格。 1911年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成功,任民军代表伍廷芳的参赞,与各省代表集合于南京,被推为副议长。 1912年1月任首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总长。同年3月改任民国首届唐绍仪内阁的司法总长。6月因唐绍仪辞职,与同盟会阁员一起辞职,赴上海,后任以孙中山为总理的“中国铁路总公司”顾问。 1916年5月参加反袁护国运动,任护国军军务院外交副使。袁世凯死后,1917年赴京,任法律编纂会会长,1920年任大理院院长,兼北京法官刑法委员会会长、法量讨论会会长。 1921年10月,王宠惠与施肇甚、顾维钧同被派为北京政府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1922年6月任司法、教育总长。 1923年被国际联盟选为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 1926年1月,他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6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1928年8月任国民政府委员、第一任司法院院长。 1931年5月,再次出任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 1936年底回国,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3月起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并一度兼代主持行政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外交部长名义发表抗日声明。1943年11月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据理力争。1945年4月代表中国出席在美召开的《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1946年11月参与《中华民国宪法》的制订工作。1948年再任司法院院长。 1949年赴香港,后转台湾。 1958年3月15日病逝于台北。

  [2] 李是男,字奕豪。广东台山人。出身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



[图2] 李是男(1884—1937)


  1905年组织“励志社”,以反清和反美虐待华侨为职志。1906年入同盟会。1908年参加“同源会”,进行反清宣传。1909年春与黄伯耀、黄超伍、温雄飞等组织“少年学社”,出版《少年周报》,宣传革命。1910年春,孙中山在旧金山成立同盟会支部。少年学社成员正式参加同盟会。《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李主持副刊并任新闻编辑。任美洲同盟会会长,成为孙先生的得力助手。他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三藩市中国同盟会,任会长。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任局长。1911年6月,李遵孙中山指示,让全体同盟会会员加入洪门致公堂,并组成统一的筹饷局,更广泛地在华侨中开展革命工作。1921年任广州临时总统府秘书。1925年春,孙中山在北京病重,胡汉民通知汪精卫、李是男进京探望。见面后,李问孙中山有什么遗嘱给后人,但孙中山此时已口不能言,只用手一举。李即按当时革命情况,协同汪精卫写成遗嘱文稿,读给孙中山听,孙先生举手表示同意。3月12日,孙中山病逝。这份文稿就成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即著名的《总理遗嘱》。孙中山逝世后,李在广州专心从事中山纪念堂的筹建工作,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李任纪念堂管委会常委。1937年5月28日,李因病在广州逝世。1986年11月,叶选平省长在“广东省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我们深深地铭记当年追随中山先生出生人死、并肩战斗的广东一大批优秀儿女和他们的后人。我们怀念陆皓束……朱执信……李是男……邓仲元……及其他许多人。他们和所有为中国革命流血牺牲作出了贡献的人们一样,其历史功续,将永远受到人民的纪念和称颂。”



史上今日0月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