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的今天,“卢汉铁路”全线通车并易名“京汉铁路”。1908年的今天,汪精卫在缅甸建立同盟会分会。1912年的今天,孙中山令财政部拨款建立“武汉死义烈士遗孤教养所”;孙中山批陆军部请恤刘道一;孙中山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
辛亥革命史上的今天——4月1日
编辑:孟 进
□1906年的今天。“卢汉铁路”[1]全线建成通车,易名“京汉铁路”。
□1907年的今天。宋教仁与日本人古川清等到达安东,致函绿林武装“马贼”[2]首领李逢春等人,分析东北的优越战略地位,认为在南方起兵,“欲为割据之事则易,欲致清政府之死命则难”,建议双方联合,“南北交攻,共图大举”。李逢春阅信后,约宋教仁面谈,表示赞成同盟会的宗旨。其后,宋教仁组建了“同盟会辽东支部”,以吴禄贞、蓝天蔚等为负责人,着手具体实施大举。可惜形势变化,后继无人,这一卓越的战略计划终未实行。
□1908年的今天。相对而言,同盟会在缅甸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所以孙中山特意派遣汪精卫(兆铭)前往仰光活动。经过筹备,汪遂于1908年的今天,组建了同盟会缅甸仰光分会。
□1912年的今天。孙中山令财政部为建“武汉死义烈士遗孤教养所”拨款:
据马伯援、居正、丁仁杰、查能一、李俊英、张权、张楚、倪汉信、胡若龙、杨莹、但焘呈称:
窃维武汉一呼,天下响应,专制倒幕,百度维新。联五族为一家,合南北为一体,庶政概从公意,元元[3]咸得自由,民国基础,至是确立。微[4]我武汉诸先烈士,掷其头颅,弃其妻孥,以为代价,宁克底此?
伯援等尝侧身赤十字会[5],目击战地,暴尸数十里,地方为之赤。战事方剧,转载伤者之行列,有如鱼贯,疮痍满目,呻吟昼夜。昔人所谓“肝脑涂中原,膏血润草野”者,殆无以逾此。
夫诸先烈既惨淡经营,缔共和之幸福,遗之后人,而己身不获享,或仍有茹痛忍苦、賫遗憾以没者。吾人饮水思源,而不谋所以报之,何以对诸先烈于地下?顾死者已矣,报之曷急?而其后裔,以失恃而家计艰难,无以为生,为数伙颐[6],遑论教育之事?
若将其子若女,集于一处,幼者育之,长者教之,俾后长成,擅一技之艺,足以自立,同享共和之幸福,是亦稍慰英魂之道。此伯援等发起“遗孤教养所”之微志也。
理合联词呈请大总统察核,并恳令下财政部,拨给公债票二万元,作为开办经费,曷胜翘企之至等情前来。
查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而诸烈士死事之惨亦独烈。该发起人等“遗孤教养所”之设,既照博爱之忱,亦协报功之义。所请拨给公债票二万元之处,即由该部照拨可也。
此令。
□1912年的今天。孙中山批陆军部请优恤烈士刘道一[7]并附祀忠烈祠呈:
呈悉。
应准如所请,仰即查照给恤杨烈士卓林例,一体办理可也。
此批。
附原呈
为呈复事。本月二十七日,奉大总统令开:兹据汪兆铭等呈称:湖南烈士刘道一,游学日本,与其兄揆一,密谋光复。结会党首领马福益,于甲辰冬,起兵浏阳,事败乘间走日本。苦心计划,联络会党,传播革命思想。岁丙午,复与党首萧克昌等,起义于萍、浏、醴等处,事败被逮,狱吏用酷刑讯供不得,遂以烈士佩章所镌“锄非”二字定狱,从容就义,死事极惨。
方今民国成立,共和永建,凡从前为国死义之士,均已先后表章[彰]各在案。烈士尽瘁革命,屡蹶愈奋,联络各党,鼓励民气,厥功甚伟,而惨遭亡清官吏之毒杀,遗骸至今未掩,行路悲哀,尤堪悯恻。
自应准予列入大汉忠烈祠,同享祀典,并将事迹宣付国史院立传,应得恤典,仰陆军部查照恤赏章程,从优核办,以顺舆情而慰忠魂为要。此令。等因。
奉此,遵即饬由军衡局核议去后。
兹据复称:刘烈士道一,尽瘁革命,为国捐躯。应请援照给恤杨烈士卓林例,优给刘道一恤金一千元,并附祀大汉忠烈祠,以示体恤而慰幽魂。部长复核无异,理合备文呈请鉴核。可否,仰候批示祗遵。
此呈。
□1912年的今天。孙中山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
【注】:
[1]“卢汉铁路”。即“京汉铁路”的原称。晚清政府修建的“卢汉铁路”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上的里程碑。它北起卢沟桥,南止汉口, 全长1214.49公里。1906年4月1日正式全线通车运行。因力主修建这条铁路才被派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直隶总督袁世凯一道验收该工程后,改“卢汉铁路”名为“京汉铁路”。由于民国政府时期,北京称为北平,所以这条铁路曾经又叫“平汉铁路”。
[2]“马贼”。也即“马军”。见《辛亥革命史上的今天——3月23日》之□1907年的今天【注】①。
[3]“元元”。百姓;庶民;黎庶。余诚诗《中秋感怀》:“我亦神州先觉者,忍教饥溺病元元。”
[4]“微”。无;没有。
[5]“赤十字会”。即“中国赤十字社普济善会”,简称“中国赤十字社”或“赤十字会”。由巾帼豪杰张竹君女士发起成立。
张竹君(1876—1964)
张竹君,广东番禺人。1899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中山医学院前身)。辛亥革命爆发,张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并亲率120名救护队员前往武昌,并掩护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随队同往。辛亥战事结束,起义军授予张“巾帼伟人”匾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授予张“立国纪念勋章”、赤金“红十字军功勋章”及“中华民国忠裔纪念章”,以旌其功。中国赤十字会的义举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善行交相辉映,令举世瞩目。
[6]“伙颐”。盛多。
[7]刘道一,字炳生,号锄非,湘潭人。
刘道一(1884—1906)
中国同盟会会员,晚清革命志士。少年时随其兄刘揆一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同年赴日本留学,曾和秋瑾、黄人漳等组成革命团体“十人会”。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萍浏醴起义爆发,刘道一在由衡阳返回长沙的途中被捕。1906年12月31日,被杀害于长沙,年仅22岁。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