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上学堂

辛亥革命网 2017-04-18 17:22 来源: 作者: 查看:

骑马上学堂

       十九世纪末一个深秋的清晨,与“世外桃源”毗邻的一个小山村,秋风瑟瑟,薄雾蒙蒙,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负责报晓的公鸡刚开始睡眼惺忪地打第一次鸣儿,山脚下一处木房中忽地透出了若明若暗的灯光。待到雄鸡再唱时,灯光灭了,堂屋大门“咯吱”一声敞开半边,里面走出一个小少年。只见他转身把门掩好后,随之一声声 “驾——得儿驾!”的吆喝声,蹦蹦跳跳地往东南方向飘去,慢慢消失在晨雾之中……

       天刚破晓,木屋东南约五里的陡壁山宋氏宗祠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此时,宋氏族塾(办在宋氏宗祠内)的住学先生方棂刚刚起床,还没梳洗,闻声走进正堂,见到读书郎问道:“遁初,你怎么来得这么早?”听到先生问话,读书郎眼睛滴溜溜一转,笑着答道:“不瞒先生,我是骑马来的哟。”骑马?方先生一愣,刚想探个究竟,头一偏,瞥见门角一根约两米长的竹杆,心下不禁了然,会心一笑:“好好好,好一个竹马少年。” 这个被方先生称为“遁初”的读书郎就是宋教仁,表字遁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一个“世代耕读”的书香农家。他6岁进入族塾,学习非常用功。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清朝末年,极端落后,整个国家都没有照明电,农村连煤油灯也没有。大户人家才有桐油灯照明,一般人家只能用“油光柴”(老松树蔸劈碎)。求知若渴的宋教仁既舍不得家里宝贵的灯油,又难以忍受“油光柴”呛喉的浓烟,想要多读些书,就只好抢抓白天的分分秒秒。宋教仁的家离学校直线距离约五里,中间横着一条两米多宽的小溪。上游一里多有一座小桥,从宋家到族塾若绕道过桥,要多走两里路。为争取时间,宋教仁每天都抄捷径,带着竹杆来到溪边,撑竹杆一跃一过。生性活泼、勤奋好学的宋教仁,少年时代就这样天天骑着竹马早早来到学堂,“骑马上学堂”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故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