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记录的中国人民抗战心灵史

辛亥革命网 2015-07-28 13:4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丁 查看:

热血男儿从沙场给亲人写下绝笔,兄弟同仇敌忾誓言共赴国难;严父慈母对子女的万千叮咛,恋人之间的战地牵挂……一封封在家国蒙难的岁月里写就的抗战家书,字字感人肺腑、句句令人动容。

  家书是写给家人、亲友的文字,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因为写下的是心里话,古代又把写信称为“写心”。由于写信人生活在社会中,因此家书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可以说万千家书描绘了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笔者多年从事家书的征集与编研工作,接触到大量各种各样的家书,其中最动人的就是写于抗战时期的百余封家书了。家书中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的战斗豪情,亦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国热忱;既有各阶层民众共赴国难的民族自觉,亦有普通民众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递,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

  日寇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磨难

  烽火连绵的抗战中,很多普通的中国人家园被毁,亲人失散,他们的悲惨遭遇和生前留下的家书,成为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铁证

  “在中原大会战的准备声中,武汉密布着恐怖空气,走啦!走啦!重庆、成都、香港、上海,纷纷地忙着奔波,我呢,满望到了汉口,或许在生活上有一点儿希望,如今可毁啦!不单舍却你们,在外面度那可怜岁月,而且要跟上四姊逃难哩!……乱世做人,简直不是人,过到哪里就算,也忧急不了许多。这几天,这里谣言很大,说要‘轰炸武汉’,管他呢!‘在劫不在数,在数最难逃’,我便听天由命吧!”

  这是上海沦陷后小学教员姚稚鲁奔波逃难时在家书里跟妻子说的话。说完这话不久,他就在忧愤交加中去世,但无人知晓他死于何处。只有他先后寄给妻子女儿的10余封家书,成了这位年轻的丈夫和父亲留在世上仅有的痕迹。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终于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放弃上海,全线撤退。至此,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结束,上海沦陷。这对于姚稚鲁一家而言,也是噩梦的开始。姚稚鲁家原住在上海南市,淞沪会战爆发不久,南市区老城厢很快陷入敌手,百姓纷纷逃难,姚稚鲁只得带妻子马芳珍和两个女儿慰瑾、亚瑾逃往法租界妻子的三哥家。面对纷乱的时局和越来越难以为继的生活,姚稚鲁与妻子反复商量,几经犹豫,第二年4月的一天,最终决定抛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独自一个人揣着100元钱,到南昌、武汉等内地谋生。谁也未曾料到,这一走竟是他与家人的永别!

  “慰儿:要知道没有了你们便没有了我,所以我最低的条件是不许你们离开了我,前几天寄十块钱,并且带寄了四毛大洋给你和妹妹买东西吃的,想必已经收到,明天,到了汉口自然再要寄一点给你,你总要乖些,不要叫你妈生气,要知道,我虽然在外面,一颗心却天天在你身上呢!”

  姚稚鲁流亡期间,正值中日几次大会战之际,华中兵荒马乱,难民如潮。他先后寄回上海的家书也能看得出写于匆忙之中,纸张大小不一,书信形式各异,落笔草草,仓惶之势显然。从家书中,不难看出姚稚鲁临终前那几个月凄怆的生活和悲凉的心态。

上海沦陷后,小学教员姚稚鲁奔波逃难时给妻子的家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