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三捷”碑

辛亥革命网 2015-07-23 10:24 来源:团结报 作者:谢雄宇 查看:

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市)之边,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赣北、鄂南、湘北方面四犯长沙,长沙三次会战结束后,大云山留下了一座永久的抗日雄碑——“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

  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市)之边,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赣北、鄂南、湘北方面四犯长沙,长沙三次会战结束后,大云山留下了一座永久的抗日雄碑——“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如今,已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抗日战争重要遗址。

  三战长沙

  日军从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先后三次进攻长沙,企图打击中国抗日军队的主力。当时中国军队的第九战区,配置有54个师的兵力,在薛岳的指挥下,重创了日军。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驻武汉的日本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结第6、101、106师团的全部和第3、13师团一部及特种兵、海陆舰队共12万人,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发动对长沙的进攻。九战区出动32个步兵师、3个游击挺进纵队共24万兵力布防迎敌,设置了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三道防线。新墙河为前哨阵地,抗战时,中日双方军队在此对峙7年。此战,中日双方各折损3万人,重挫了日军南下作战之锐气,改写了抗战以来中国从未守住大城市之先例。涌现出如胡春华营死守金龙山,史恩华营死守笔架山全部阵亡的英雄壮举。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18日至10月9日。日军第11军司令易帅,由阿南维矶集结12万兵力从湘北主攻长沙。九战区由罗卓英的19集团军、杨森的27集团军、王陵基的30集团军以及王翦波游击挺进纵队共14个军40个师约30万兵力迎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我军指挥失误,中途军情机密两次被日军破获,我军损失惨重,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死伤2.4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1月中旬。日军仍由阿南维矶为11军司令,投入兵力12万人。我军投入13个军37个师总兵力30万人。守军总结二次会战之经验教训,采取薛岳的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天炉战法。当敌直扑长沙时,李玉堂第10军死守长沙,杨森、罗卓英、王陵基及战区直属部队共11个军包围长沙之敌,日军陈尸56988具,我军伤亡失踪28116人,取得了长沙第三次会战大捷。这次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杨森题壁

  1942年8月,陆军上将杨森由时任临湘县县长、第七游击挺进纵队司令的王翦波陪同上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他们上至黄梁伞,抬头凝视隆兴宫外一块大型石壁,回想起三次长沙会战中死难的将士,便决定在大云山上刻石纪念。在隆兴宫王翦波请杨森题碑,杨森欣然题写了“三战三捷”四个大字的碑名和65字碑文。其碑文曰:

  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杨森题。

  此碑历时两月而成,整块石壁178平方米。右边四个大字从右至左横排,每字高2.15米,宽1.81米。左边碑文从右至左横排,与碑名各占一半面积。抗战胜利后,王翦波还筹谋将隆兴宫改为忠烈祠,入祭所有三次会战中死难的将士。刘维世还于1946年撰写了《岳临忠烈祠墓修启》,可惜因内战此举未竟。此事在民国三十七年临湘《方山二集》载吴竞《大云山考异记》中记载。此后,王翦波只树立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记录临湘民众抗日守土之史迹。

  题迹重辉

  大云山“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经历73年而有幸保存完好,这是将领后裔的努力追寻和大云山公园的有效保护的结果。1998年,王翦波的女儿王樟生从山西来到大云山瞻仰其父和杨森的抗战遗迹,并在《羊城晚报》发表《云山之恋》一文,尔后还积极联络美国援华飞虎大队大队长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女士,呼吁修建大云山抗战纪念馆。杨森之子杨新人曾任民革中央调研部部长,他在十届全国人大会上提交了在湖南大云山修建抗战纪念馆的建议案。2002年,“三战三捷”碑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